• 首页>句子 > 句子
  •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

    有哪些关于学习的论语?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论语中所有关于学习的句子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译文:孔子说: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7、子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8、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有教无类.。

    《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有哪些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才会大有长进。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平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是说: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论语 》中的关于学习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 》中的关于学习的句子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我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好处,不如学习啊。

    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译文: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东西似的,唯恐赶不上,学到知识还恐怕丢掉了。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他聪明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l论语中的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9.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0.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一共这11个。

    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

    《论语》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三个阶段的句子

    1、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2、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