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

    老子的名言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的确,优势和劣势有时候并不是绝对。把自己放在劣势,就是给自己压力,为自己注入进去的动力。敢于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人,最终就有可能把劣势转换成优势,从而取得胜利。”这句话可以想到老子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有谁知道老子的名言啊?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都是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的名言和注释10条就好!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道德经》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你知道孔子或老子的哪些名言?

    高中课本有专门学的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老子名言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孔子的至理名言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则乱大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