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第二次反围剿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抚州市第几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

    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三年,先后进行的五次反围剿中,抚州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革命力量同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几十次激烈战斗.东、黄陂战役,洵口战役、团村战役、金溪战役和大寨脑、高虎脑、万年亭战斗等都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全区保留了一批象黎川湖坊的“闽浙赣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红军“第一号布告”和大量红军标语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脍炙人口的“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就是毛泽东在广昌行军路上的佳作.“……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的律诗,就是陈毅将军“闻黄陂大捷,敌人第四次围剿被粉碎”的“喜赋”.在这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了李井泉、舒同等一批临川英雄豪杰,诞生了赵醒侬、傅烈、周建屏等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临川文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章.象舒同为悼念东乡李克昌烈士所作的“舍生以存义、杀身定成仁;可怜羊城(‘羊城’是抚州城别名)地,鲜血醒万民.”象抚州邹渊烈士的“狱中遗诗三首”--“寄母:忠孝从来两难行,移孝作忠母训明.望母莫为儿悲哭,儿能成仁母亦荣.”“寄弟:头颅一掷事本轻,遗恨未能拳慈亲.最后一句叮咛语,菽水承欢弟继承.”“寄妻:昔年鸿案曾相亲,卿卿我我见真情,我今笑赴刑场去,孝亲抚孤在汝身.”这些悲壮的诗句至今读来不禁令人黯然泪下,更有一股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

    二、第1,2,3次反围剿战争

    经过这一阶段的反"围剿"斗争,全国红军发展到15万人,形成了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鄂豫西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和湘赣苏区6个大的和较大的战略区。

    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势。1930年至1931年底,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1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以鲁涤平为总,怀念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对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发起第一次"围剿"。 当时,红一方面军约4万人,苏区扩大到近20多个县,面对强敌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接受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诱敌深入"方针。

    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红军东渡赣江,退至苏区中心。 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后,急于与红军主力决战,但由于红军后撤而一再扑空。

    敌军深入苏区后,红军和游击队不断袭扰,苏区人民坚壁清野,致使其疲劳沮丧,补给困难,弱点不断暴露;而红军主力则依据苏区的各种有利条件,做好了大举歼敌的准备。12月30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全歼了冒进龙冈的敌"围剿"军主力第18师,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

    接着,又于1931年1月3日,在东韶全歼敌第50师1个旅。其他各路敌军狼狈溃退。

    两次作战,共计歼敌1.3万人。这样,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即被粉碎。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在战略转变阶段以运动战方式歼敌的第一次战役行动,为以后各次反"围剿"作战积累了经验。 4月,蒋介石又纠集了18个多师共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和"分进合击,互相策应"战术,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发起第二次"围剿"。

    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退至苏区前部持重待机。随后,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5月16日至5月30日,由西向东横扫,在富田、白沙、中村、广昌、建宁连打5个胜仗,转战700余里,歼敌3万人,缴枪2.2万枝,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7月,蒋介石调集了23个师30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再次以"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三次"围剿"。 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还在远离苏区的闽西、闽赣边界地区分兵开展群众工作,尚未收缩兵力和进行必要的休整补充,这给反"围剿"竞争带来极大困难。

    得知敌人进攻后,临时总前委决定仍以"诱敌深入"为指导方针,主力迅速回师苏区,集中兵力,寻机歼敌。正当盛夏,暑热难当。

    红军一路挥汗急行,绕经瑞金北部的壬田,于28日到达赣江东岸的兴国高兴圩地区,完成千里回师任务。在此前后,红7军也奉命转战至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斗争。

    长驱直入的敌军发现红军主力后,以9个多师的兵力包围过来。红军被敌人压缩在高兴圩地区数十里狭小地区。

    临时总前委临危不乱,派少量兵力西向赣江佯动诱敌,率主力于8月5日夜晚从东面敌军阵地间20公里的缝隙中秘密穿越,将敌人抛在身后。尔后乘敌不备,从6日至11日,在莲塘、良村、黄陂连打3个胜仗,从被动中夺得主动,随后转 至君埠集结。

    当敌人又以8个师兵力向君埠包围过来时,临时总前委以红12军伪装主力向东北方面佯动吸引敌人,主力2万余人向西南方向突围。15日夜,红军摸黑从东进入敌军阵地结合部10公里间隙的崇山中,大胆穿越,再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隐蔽于兴国境内休整。

    被红12军牵着鼻子转了半个月的敌军,发现上当再回头时,已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而休整了半个月的红军正严阵以待。

    就在此时,两广军阀发动了反蒋战争,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红军抓住机会再次反攻,彻底打破敌人的"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方圆5万平方公里的中央苏区。红军的运动战原则也是在斗争中全部形成。

    红一方面军在战后改称中央红军,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在中央苏区和红军反斗争同时,其他各苏区和红军也与国民党"围剿"军展开了英勇斗争。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湘鄂西苏区和鄂豫皖东区及其12军展开的反"围剿"斗争 1930年11月,国民党军以4个师又7个旅兵力,采取"分区重点围攻,步步为营,逐步清剿"方针,对湘鄂西苏区发动"围剿"。"围剿"分三期进行,重点进攻洪湖苏区。

    当敌人开始进攻时,湘鄂西红军的主力红2军出击外线。中共湘鄂西特委领导地方武装组成江左军、江历军和红军独立团,在群众武装的配合下,利用河湖港汊的复杂地形,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1931年初国民党军发动第一期"围剿",进攻洪湖苏区的江北地区。江左军主力转移外线,开辟新苏区,敌人虽然战领了江北地区,却未能消灭红军。

    3月初,国民党军发起第二期"围剿",进攻江南华容县的东山区,江右军实行内外线斗争相结合,一部进山坚持斗争,一部转入洞庭湖西岸,开辟了洞庭特区。在此期间,红军独立团乘机北渡长江,与江左军区同进行恢复江北苏区的斗争。

    在斗争中,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红3军第9师,段德昌任师长。国民党军在红军的打击下,被迫转入守势,革命。

    三、《反第二次大围剿》是谁写,在哪里写

    《反第二次大围剿》的作者是毛泽东,创作地点是建宁县城。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背景: 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于第一次“围剿”的失败,又调集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对中央根据地进行了第二次大“围剿”。从吉安到建宁拉开一条800里长的弧形战线,兵分四路向中央苏区大举进攻。

    从5月中旬开始,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且乘胜追击,解放了广昌、建宁。

    6月1日,毛泽东率领总部和总前委进驻建宁县城。3日召开军民庆祝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大会,就在这前后,毛泽东在住所西门外天主堂楼上写了这首词。

    【原文】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作者:毛泽东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