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李清照诗词

    一、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声声慢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关于李清照的词】

    你想要哪首啊,发给你本人 喜欢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李清照的词有哪首是有运用典故的

    李清照 乐府雅词题作 历代诗余题作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 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 贵妃醉脸,也不似 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传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渐秋阑 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 汉皋解佩,似泪洒 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 ,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注释] (1)贵妃醉脸:"太和 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会春暮,上好诗问程:"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程对曰:"臣闻李正封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大喜,谓杨贵妃:'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2)孙寿愁眉:"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 啼妆 坠马髻 折腰 步 龋齿笑 以为媚惑." (3)韩令偷香:"韩寿美姿容,贾充聚会,贾女闻寿有奇香充疑女与寿有染.遂越墙查看,无异,充因为女拷问婢,怕事败露,终以女妻寿" (4)徐娘传粉:徐娘无传粉事. (5)汉皋解佩:"列仙传载:郑交甫之楚,过汉皋台遇二女佩两珠,交甫见而 悦之不知其神人也,欲求其佩,问女,女解佩于郑,欣喜.行不多远,遍搜无有. (6)纨扇题诗:班婕妤题的故事.。

    四、李清照十首诗词要按时间顺序来排列,说诗词的名字就行了切记要按时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6]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