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一、【三国成语故事10个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典故并解释(故事梗概)】作业

    曹操——孟德献刀、关东起兵、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跃马檀溪、三顾茅庐、借荆州、夷陵之战、白帝托孤关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掩七军、刮骨疗伤、走麦城、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五丈原赵云——长坂坡 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吕蒙——白衣渡江陆逊——火烧联营、曹植——七步成诗姜维——九伐中原。

    二、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因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我们只要走过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喽。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训练水军,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和战不定。

    为联吴抗曹,诸葛亮随鲁肃过江意图说服孙权。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最后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在众多东吴群儒面前滔滔不绝的论战,与东吴君臣谈论天下大势,指出和战利害,终于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扭转不利的形势。 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

    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

    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

    "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锦囊妙计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

    周瑜十分气愤,此时正值刘备丧偶,周瑜计上心来,想以招亲之计,借此来囚禁刘备以索讨荆州。赵云陪刘备前往南徐同孙权之妹孙夫人成亲。

    临走,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吩咐到南徐时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时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赵云照吩咐到了南徐打开第一个锦囊,大肆宣扬婚讯,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成真,周瑜心里叫苦不迭。当刘备迷恋新婚生活时,赵云打开第二个锦囊,与刘备说曹军要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要他赶快回去,刘备和孙夫人借口去江边祭祖,一路向荆州方向奔去。

    被孙权,周瑜派出的军队拦住去路,赵云打开第三个锦囊,刘备依计想孙夫人哭诉孙权,周瑜用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夫人大怒,斥退追兵。刘备安全回到荆州,周瑜派追兵追赶,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杀得大败,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乐不思蜀 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左右的人都笑了。青梅煮酒 曹操出兵寿春,转战徐州,败袁术,杀吕布,官封中郎将,关内侯,威权更盛。

    献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刘备这时正依附曹操,也参与了预谋。

    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人。

    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不久,刘备就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了曹操。

    1煮豆燃萁 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 2才高八斗 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

    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

    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 4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本谓马谡之为人言辞浮夸,超过其实际才能。

    引申之,则泛指一切夸饰之辞。 5穷兵黩武 穷,尽。

    穷兵,用尽兵力。黩,滥用。

    黩武,滥用兵力,好战。 6三马同槽 据传说三国时曹操曾作了一个梦,梦见三马同食一槽。

    魏正始后,即出现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把持曹魏军政大权的局势,详见《晋书•宣帝纪》。后以“三马同槽”比喻几人同掌大权。

    7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溽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又是一句骂署之言。

    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

    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9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

    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 10士别三日,便当。

    三、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

    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入主西川、白帝城托孤、三英战吕布;北海救孔融、煮酒论英雄、跃马过檀溪、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木牛流马、秋风五丈原、巧布八阵图;

    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长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张飞:鞭督邮、独挡长坂桥、战马超、义释严颜、智取瓦口关

    赵云:初战文丑、古城相会、长坂坡单骑救主、智取桂阳、截江夺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力斩五将

    马超:潼关逼曹操、战张飞

    黄忠:长沙战关羽、计夺天荡山、定军山斩夏侯渊

    庞统:献连环计、耒阳县理事、落凤坡

    徐庶:走马荐诸葛

    姜维:九伐中原

    曹操:献刀、发矫诏讨董、报父仇伐徐州、大败吕布、挟天子令诸侯、下邳围城、许田打围、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割须弃袍、汉中败北

    夏侯敦:拔矢啖睛

    张辽:镇守合肥败孙权、威震逍遥津

    郭嘉: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

    司马懿:街亭之战、祁山拒孔明、扫平辽东、诈病赚曹爽

    孙坚:窃取玉玺、跨江击刘表

    孙策:神亭岭大战太史慈、统一江东、怒斩于吉孙权:遗书退曹操

    周瑜:群英会、苦肉计、火烧赤壁、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甘宁、百骑劫曹营

    陆逊:夷陵之战

    董卓:称霸京师、凤仪亭掷戟

    袁绍:率军讨董、官渡之战

    吕布: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辕门射戟、白门楼

    貂蝉:连环计美人计

    四、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

    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

    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

    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

    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五、三国演义里有那些成语故事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出言不逊(张合):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六、<;三国演义>;里的成语<;三国演义>;里有哪些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嗨婧笱谏保岜耍导菝跋粘龀牵挥煞炙担褂档嚼?嘤小!?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 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

    七、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包藏奸心 不成体统 闭门思愆 步罡踏斗 不遑宁息 不护细行 百举百捷 不急之务 不可造次 不劳而获 避李嫌瓜 不求闻达 并驱争先 背若芒刺 拔十失五 冰散瓦解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半信不信 抱薪救焚 拨云雾见青天 抱玉握珠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残暴不仁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 赤膊上阵 踌躇不决 长才广度 初出茅庐 仓卒之际 车殆马烦 豺狼当路 长林丰草 沉李浮瓜 草庐三顾 成群结队 超群绝伦 长驱直进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苍生涂炭 初生之犊不惧虎 沉吟不决 出言不逊 粗衣恶食 沉吟未决 车载斗量 短兵接战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多端寡要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叠矩重规 对酒当歌 大惊失色 当今无辈 斗量车载 荡气回肠 豆萁燃豆 断头将军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 抵足而眠 对症之药 阿党比周 峨冠博带 婀娜多姿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败为胜 风驰电逝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浮瓜沉李 反戈一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风激电飞 反客为主 发怒穿冠 防芽遏萌 腹有鳞甲 割肚牵肠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躬耕乐道 光辉灿烂 诡计多端 根据盘互 贵极人臣 管窥筐举 顾名思义 刮目相看 顾曲周郎 骨肉未寒 鬼神不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共为唇齿 各为其主 贵远贱近 甘雨随车 公诸同好 画饼充饥 魂不守舍 缓兵之计 虎超龙骧 后患无穷 虎踞鲸吞 黄口孺子 含蓼问疾 虎入羊群 户枢不朽 祸生肘腋 撼天震地 互为表里 华屋丘墟 华屋山丘 悔之无及 坚壁清野 精贯白日 矜功伐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功赎罪 酒酣耳热 见机而作 竭尽心力 兢兢翼翼 锦囊妙计 旌旗卷舒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积思广益 假手于人 煎水作冰 荆山之玉 箕山之志 极天际地 假途灭虢 吉凶祸福 急于求成 举止失措 箭在弦上 开诚布公 刻肌刻骨 枯木生花 开门揖盗 孔孟之道 旷若发蒙 枯树生华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论功行赏 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 老骥伏枥 泪流满面 老弱残兵 令人切齿 老生常谈 立身扬名 蓝田生玉 雷霆之怒 临危不顾 略无忌惮 临危受命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名不副实 名不虚传 目不邪视 秘而不宣 毛发之功 灭虢取虞 毛骨悚然 妙绝时人 暮景桑榆 闷闷不乐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途知返 门无杂宾 民殷国富 沐雨栉风 鸟尽弓藏 怒气填胸 牛蹄中鱼 难以预料 男尊女卑 剖蚌求珠 剖肝沥胆 片甲不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翩若惊鸿 泼油救火 弃暗投明 穷兵黩武 强词夺理 轻才好施 切齿痛恨 清尘浊水 秋风扫落叶 倾家荡产 亲临其境 七擒七纵 凄然泪下 樵苏不爨 翘首企足 翘首引领 情同骨肉 求田问舍 去邪归正 弃瑕录用 禽息鸟视 器小易盈 器宇不凡 气涌如山 器宇轩昂 青蝇之吊 翘足引领 肉颤心惊 人各有志 如饥似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柔能克刚 燃萁之敏 忍辱负重 如石投水 忍无可忍 如鱼得水 仁义之兵 任重才轻 市不二价 誓不两立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包藏奸心 不成体统 闭门思愆 步罡踏斗 不遑宁息 不护细行 百举百捷 不急之务 不可造次 不劳而获 避李嫌瓜 不求闻达 并驱争先 背若芒刺 拔十失五 冰散瓦解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半信不信 抱薪救焚 拨云雾见青天 抱玉握珠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残暴不仁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 赤膊上阵 踌躇不决 长才广度 初出茅庐 仓卒之际 车殆马烦 豺狼当路 长林丰草 沉李浮瓜 草庐三顾 成群结队 超群绝伦 长驱直进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苍生涂炭 初生之犊不惧虎 沉吟不决 出言不逊 粗衣恶食 沉吟未决 车载斗量 短兵接战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多端寡要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叠矩重规 对酒当歌 大惊失色 当今无辈 斗量车载 荡气回肠 豆萁燃豆 断头将军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 抵足而眠 对症之药 阿党比周 峨冠博带 婀娜多姿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败为胜 风驰电逝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浮瓜沉李 反戈一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风激电飞 反客为主 发怒穿冠 防芽遏萌 腹有鳞甲 割肚牵肠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躬耕乐道 光辉灿烂 诡计多端 根据盘互 贵极人臣 管窥筐举 顾名思义 刮目相看 顾曲周郎 骨肉未寒 鬼神不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共为唇齿 各为其主 贵远贱近 甘雨随车 公诸同好 画饼充饥 魂不守舍 缓兵之计 虎超龙骧 后患无穷 虎踞鲸吞 黄口孺子 含蓼问疾 虎入羊群 户枢不朽 祸生肘腋 撼天震地 互为表里 华屋丘墟 华屋山丘 悔之无及 坚壁清野 精贯白日 矜功伐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功赎罪 酒酣耳热 见机而作 竭尽心力 兢兢翼翼 锦囊妙计 旌旗卷舒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积思广益 假手于人 煎水作冰 荆山之玉 箕山之志 极天际地 假途灭虢 吉凶祸福 急于求成 举止失措 箭在弦上 开诚布公 刻肌刻骨 枯木生花 开门揖盗 孔孟之道 旷若发蒙 枯树生华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论功行赏 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 老骥伏枥 泪流满面 老弱残兵 令人切齿 老生常谈 立身扬名 蓝田生玉 雷霆之怒 临危不顾 略无忌惮 临危受命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名不副实 名不虚传 目不邪视 秘而不宣 毛发之功 灭虢取虞 毛骨悚然 妙绝时人 暮景桑榆 闷闷不乐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途知返 门无杂宾 民殷国富 沐雨栉风 鸟尽弓藏 怒气填胸 牛蹄中鱼 难以预料 男尊女卑 剖蚌求珠 剖肝沥胆 片甲不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翩若惊鸿 泼油。

    八、三国演义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七擒孟获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

    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

    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

    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

    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

    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

    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

    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

    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

    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

    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

    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乐不思蜀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七步成诗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

    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

    九、《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嗨婧笱谏保岜耍导菝跋粘龀牵挥煞炙担褂档嚼?嘤小!?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 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