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大仲马简介

    大仲马简介

    一、大仲马的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

    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

    大仲马 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 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

    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

    早期创作 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

    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 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

    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 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

    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文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

    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

    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

    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

    同年7月脱稿。 军旅生涯 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

    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

    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

    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

    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

    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 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

    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

    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 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

    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

    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中期创作 1831年5月3日《安东尼》面世。 1832年2月《泰莱萨》问世。

    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仲马独自或与人合作写成的大量剧本中,值得一提的有:爱情题材的《卡特琳娜·霍华德》(1833)、以刚去世的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基恩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荡与天才》(1836)、描写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故事的《卡里古拉》(1837)、与瑞尔拉·德·奈瓦尔合写的爱情题材的正剧《炼金术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间写的喜剧《贝尔·伊尔小姐》、《路易十五时代的一桩婚事》、《圣西尔的小姐们》等。 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纪报》连载了他的中篇小说《保尔船长》。

    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残酷的皮埃尔》。 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和别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

    1842年,发表以18世纪奥尔良公爵菲力普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阿芒得骑士》。 1844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

    1845年,发表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

    二、大仲马个人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

    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扩展资料大仲马的影响 亚历山大·仲马,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自他登上浪漫主义文坛时起到1870年去世时止,在他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的历史叙事小说在法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数量众多的读者。他对历史的写作手法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与欧仁·苏并列,成为了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最杰出的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作家之一。 大仲马在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突出的。

    从法国本土看,安德烈·莫洛亚就曾写作《大仲马传》和《三仲马》,目的是为了介绍大仲马的生平和创作过程以及家庭对他创作的影响。尽管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拥有的读者数量最多,但是却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矛盾。

    大仲马在法国文坛不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并且对大仲马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在法国本土也是带有偏见的。

    但是这并未影响读者对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的喜爱。2002年继伏尔泰、卢棱、雨果、左拉和马尔罗安五位之后,大仲马的遗骸被迁往先贤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仲马。

    三、大仲马资料

    大仲马,法国作家。

    1802年7月24日生于巴黎附近的维莱科特雷县城。其父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

    他继承父志,曾参加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的战斗。主要靠自学成才,1829年以浪漫主义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举成名。

    话剧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影,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阴谋倾轧,借以影射复辟王朝的现实,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获极大成功,给伪古典主义戏剧一次猛烈的冲击。继而上演的《克里斯蒂娜》(1830)和《安东尼》(1831)等剧作,皆轰动一时。

    到30年代中期,他转而侧重历史小说的创作。《三个火枪手》(1844年,一译《三剑客》)故事曲折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1844-1845)为大仲马带来更高的声誉。此后,大仲马又写了数以百计的小说作品,较著名的有《三个火枪手》的续篇《二十年后》(1845)和《布拉日罗纳子爵》(1848-1850)、《玛尔戈王后》(1845)、《约瑟夫.巴尔萨莫》(1846)及其续篇《王后的项链》(1849)、《昂日·皮图》(1851)、《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等。

    大仲马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他人[最主要的合作者是奥古斯特·马凯(1813-1888)]合写的。大仲马1870年逝世。

    四、请介绍你所了解的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 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

    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家世与生平 其祖父安东尼-亚历山大·达维·德·拉巴叶特里侯爵曾在法国政府任职炮兵总军需官;1760年移居圣多明各(即现在的海地。

    1762年3月27日,一个名叫塞塞特·仲马的女黑奴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托马-亚历山大,即大仲马之父。 1780年前后,侯爵和他的儿子回到巴黎。

    1786年托马-亚历山大从军,他以仲马为姓入伍。在不久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中,他以自己过人的勇武与胆识,从行伍的最底层,成为了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 家族 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善于写戏剧,其中《茶花女》等为代表作。

    作品 达太安三部曲 《三剑客》(旧译《三个火枪手》,《侠隐记》)(第1及2卷) 《二十年后》(旧译《续侠隐记》)(第3至5卷) 《铁面人》(旧译《布拉日隆子爵》,《后续侠隐记》)(第6至11卷) 《基度山恩仇记》 《亨利三世及其宫廷》(1829年),浪漫主义戏剧,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瓦洛朝三部曲 《玛戈皇后》(1845年,法文名为La Reine Margot) 《四十五卫士》 《蒙梭罗夫人》 《杀手与侠盗》,原名《耶羽的伙伴》 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 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五、大仲马和小仲马的介绍

    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

    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

    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 。

    他是作家大仲马生子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

    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象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

    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痛苦的家境对小仲马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大多以探讨社会道德问题 为主题。

    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茶花女》一举成 名,1852年他又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 成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对他的儿子小仲马说的一句笑话。

    六、关于大仲马的资料.

    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作者简介: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

    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

    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回答者:82757949 - 秀才 三级 4-18 23:11大仲马,法国作家。1802年7月24日生于巴黎附近的维莱科特雷县城。

    其父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继承父志,曾参加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的战斗。

    主要靠自学成才,1829年以浪漫主义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举成名。 话剧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影,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阴谋倾轧,借以影射复辟王朝的现实,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获极大成功,给伪古典主义戏剧一次猛烈的冲击。

    继而上演的《克里斯蒂娜》(1830)和《安东尼》(1831)等剧作,皆轰动一时。到30年代中期,他转而侧重历史小说的创作。

    《三个火枪手》(1844年,一译《三剑客》)故事曲折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1844-1845)为大仲马带来更高的声誉。

    此后,大仲马又写了数以百计的小说作品,较著名的有《三个火枪手》的续篇《二十年后》(1845)和《布拉日罗纳子爵》(1848-1850)、《玛尔戈王后》(1845)、《约瑟夫.巴尔萨莫》(1846)及其续篇《王后的项链》(1849)、《昂日·皮图》(1851)、《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等。大仲马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他人[最主要的合作者是奥古斯特·马凯(1813-1888)]合写的。

    大仲马1870年逝世。

    七、大仲马的资料,一定要快哟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

    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

    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