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高尔斯华绥

    一、高尔斯华绥的生平事迹

    约翰·高尔斯华绥(H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并经营好几家公司 。

    高尔斯华绥毕业于年津大学法律系,1890年取得律师资格。1891至1893年游历欧洲,结识了约瑟夫·康拉德,成为莫逆之交。

    高尔斯华绥1895年开始创作,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1897年发表作品,直到《岛国的法利赛人》(1904)问世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尔斯华绥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1906)、《骑虎》(1920)、《出租》(1921);《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1924)、《钥匙》(1926)、《天鹅之歌》(1928)和《尾声》三部曲:《女侍》(1931)、《开花的荒野》(1932)、《河那边》(1933)。

    其中前两个三部曲各有两个短篇插曲。 高尔斯华绥的主要戏剧作品有《银盒》(1906)、《斗争》(1909)、《正义》(1910)、《鸽子》(1912)、《皮肤游戏》(1920)和《忠诚》(1922)等。

    这些剧在60到70年代上演时极为成功。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

    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

    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

    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

    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

    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二、高尔斯华绥的简介是怎样的

    高尔斯华绥(1867-1933),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他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同 时经营着好几家公司。高尔斯华绥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律系,1890年取得律师资格。

    1891-1893年游 历欧洲,与约瑟夫.康拉德结识,并成为莫逆之交。1895年,高尔斯华绥开始创作,以俄法两国现 实主义大家为师。

    1897年发表作品,直到1904年《岛国的法利赛人》问世,人们开始重视这位作家。 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 尔斯华绥在文坛上的地位。

    高尔斯华绥一生著作甚丰,包括17部小说、26个剧本和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书信集。生前担任国际笔会会长,获得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

    1929年获得荣 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贝内特、威尔斯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 实主义三杰。

    三、品质 高尔斯华绥 赏析

    2、时代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

    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3、基础积累 (1)字音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2)字形 (3)词义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

    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三、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

    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一个同学将这个简单的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明确:《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四、合作探究 1、情节线索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环境描写 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请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

    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五、人物鉴赏 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

    (5段) 明确:(品读的关键是这样不“美”的外形是否会影响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既是老鞋匠外在形貌的突出特征)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

    (13—21段) 明确: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过后你会明白的。”

    (25、26段) 明确: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

    (8-11段) 明确: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

    “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

    (60—67段) 明确: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四、高尔斯华绥《品质》的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年),英国著名作家。出身于英国苏来郡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先就读于哈罗中学,后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律,1890年获律师营业执照,却无心经营,到世界各地旅游。在去国外考察旅行途中,邂逅了英国作家康拉德,受其影响,从此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895年开始文学创作,1897年开始发表作品,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平均每年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和一个剧本,因而在英国文坛享有崇高的声誉。其重要著作有《洛宾别墅》《银匣》《庄园》《友爱》《弗里兰的一家》,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家史》《现代喜剧》和《尾声》。代表作为《福尔赛家史》。1932年,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主要是小说家,作为小说家有时他的作品中小说与散文的因素是交织的,如《福尔赛家史》的《残夏》,那优美的文体,就好像一阕规模宏伟的交响乐中的一个简短的抒情间奏曲。这一文体风格使高尔斯华绥在散文中也成为名家。

    文题背景: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作者也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五、高尔斯华绥的生平事迹

    约翰·高尔斯华绥(H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并经营好几家公司

    。高尔斯华绥毕业于年津大学法律系,1890年取得律师资格。1891至1893年游历欧洲,结识了约瑟夫·康拉德,成为莫逆之交。

    高尔斯华绥1895年开始创作,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1897年发表作品,直到《岛国的法利赛人》(1904)问世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尔斯华绥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1906)、《骑虎》(1920)、《出租》(1921);《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1924)、《钥匙》(1926)、《天鹅之歌》(1928)和《尾声》三部曲:《女侍》(1931)、《开花的荒野》(1932)、《河那边》(1933)。其中前两个三部曲各有两个短篇插曲。

    高尔斯华绥的主要戏剧作品有《银盒》(1906)、《斗争》(1909)、《正义》(1910)、《鸽子》(1912)、《皮肤游戏》(1920)和《忠诚》(1922)等。这些剧在60到70年代上演时极为成功。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六、英国高尔斯华绥的《现代喜剧》三部曲指的是哪三部作品

    继《福尔赛世家》之后,高尔斯华绥又创作了《现代喜剧》三部曲。

    在《出租》中,芙蕾和乔恩相爱,但双方父母对这桩婚事非常反对,于是,乔恩忍痛离开芙蕾,只身前往加拿大;而芙蕾彻底绝望,后来随意嫁给了一个贵族青年马吉尔。 《现代喜剧》三部曲的第一部《白猿》(1924年)继续叙述他们的故事。

    一个名叫威弗烈的颓废派诗人爱上了芙蕾,马吉尔让芙蕾自主选择,芙蕾不想背弃丈夫马吉尔,威弗烈于是不得不离开英国。在小说中,相对于新一代资产阶级的空虚、迷惘和堕落,以索米斯为代表的老一代资产阶级显得更具有顽强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

    《现代喜剧》的第二部是(银匙》(1926年)。 小说描写芙蕾与一个女人发生争斗,双方施展阴谋,互相攻讦,最后闹到了法院。

    而此时,马吉尔正醉心于政治活动,他幻想用乌托邦式的措施来解决社会矛盾,但最终一事无成。 《现代喜剧》的第三部《天鹅之歌》(1928年)写的是1926年的工人总罢工。

    当时,资产阶级以种种手段镇压工人罢工,芙蕾也参与其中。 这时候,乔恩偕妻归国,芙蕾遇见乔恩之后激起旧情,于是引诱乔恩。

    乔恩因自己背叛了妻子而心生内疚,最后毅然决然地与芙蕾断绝关系。芙蕾在绝望中企图自杀,这时她父亲索米斯家中不慎失火,索米斯为了保护女儿受伤身死。

    在这部小说中,索米斯已与《有产业的人》中的那个索米斯判若两人,原本对立的“财”与“美”此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正是作者世界观的改变,支配了索米斯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