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陆游

    陆游

    一、陆游的诗有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有近万首诗.他的诗我读的不多,唯爱他的沈园. 陆游《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 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 那面壁吟咏的不是秀美柔雅的唐琬么?碧色绣襦,长裙曳地.她亦是神情凄凉,泪流满面.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刀剑,就这样又无情地封杀了一对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侣. 时过八百五十多年,聆听此曲,感受犹如身临其境.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怎不让人情动于衷?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此外,陆游的词作虽然数目不及诗,只有一百来首,我最爱他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酥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钗头凤》写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出爱情悲剧.陆游二十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结婚才一两年,陆游便被迫与唐婉离婚而另娶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士程.陆游三十一岁时,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沈园游玩,偶遇唐婉夫妇.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致意.陆游回想往事,痛苦而又激动,就在花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词.词的上片,回顾当年夫妻相爱的幸福生活和被迫离婚后的愁苦.下片写与唐婉偶然重逢的情景和他的复杂心情. 作者与唐婉既然是在春游中偶然重逢,很自然地,在回想过去幸福相处时,首先想起了当年两人共同赏春的情景.那时节,年轻的妻子用她那红润的、酥[sū]油般细腻的手,深情地给自己斟上一杯上好的黄縢[téng]酒,也就是官酿的以黄纸封口的黄封酒.两人。

    二、陆游的诗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有关陆游的解析】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陆游词作鉴赏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 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 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四、(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五、【陆游资料

    陆游(1125—1210),(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125)-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1210),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中文名:陆游 别名:陆放翁、陆务观 国籍:大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125年11月13日(乙巳年) 逝世日期:1210年1月26日 职业:诗人,词人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诗、词、散文、书法 代表作品:《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钗头凤》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