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谈家桢

    谈家桢

    一、谈家桢的简介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二、谈家桢小时候的故事(急

    谈家桢,1909年9月15日(夏历八月初二)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县的慈溪。他的祖父是个世传的银匠。父亲谈振镛在家乡的一个杂货铺里当学徒,以后在邮政局里当一名小职员。母亲杨梅英心地善良、勤劳刻苦。6岁那年,谈家桢在当地上私塾,12岁毕业于教会办的道本小学。1921年,谈家桢进入教会办的宁波斐迪中学。1925年转学到浙江湖州东吴第三中学高中部。1926年毕业并被免试保送苏州东吴大学。他曾想攻读平时基础好的数学,但由于对生物学一直有浓厚的兴趣,最后选择了生物学专业。

    1927年,北伐取得胜利。国民革命形势激励着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他积极参加学校的罢课和驱逐反动外籍教员运动。大学三年级时,美籍教员特斯克讲授的“进化遗传学与优生学”课,对他日后以毕生精力从事遗传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谈家桢学习勤奋,三年半修满了四年的学分,于1930年夏毕业,并获得理学士学位。在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当特斯克的助教。在此期间,他一面读书一面在桃坞中学兼任生物学教员。他还主办了东吴大学1930年届年刊,自任社长,并兼任东吴大学青年会创办的惠寒小学校长,免费招收贫穷孩子入学。这一时期,他生活上虽然紧张清苦,却感到很有意义,特别是主持惠寒小学的工作,更加强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谈家桢的刻苦好学,勤奋上进和思想敏锐、和霭大度,给东吴大学生物系主任胡经甫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0年秋,经胡经甫推荐,谈家桢成了燕京大学唯一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的李汝祺教授的研究生。谈家桢的研究课题由胡经甫提出以亚洲瓢虫为实验材料,进行色斑遗传规律的研究。这可能与胡经甫毕生从事昆虫学研究有关。李汝祺也同意这个课题。在以后一年半时间里,谈家桢天天与这些小昆虫打交道,经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完成了一篇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硕士论文《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变异和遗传》,获得了硕士学位。

    按照李汝祺的意见,谈家桢把硕士论文分拆成各自独立成篇的3篇。其中《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变异》和《异色瓢虫的生物学记录》与李汝祺联名发表在《北平自然历史公报》上。另1篇题为《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是整篇硕士论文的核心部分,经李汝祺教授的推荐,直接寄往闻名遐迩的摩尔根实验室。摩尔根审阅后,甚为欣赏这位中国青年研究者的才华,接受谈家桢到自己的实验室来攻读博士学位。1934年,谈家桢告别了母亲和新婚夫人,只身漂洋过海,成了摩尔根和杜布赞斯基的研究生。

    那时候正是染色体遗传学的全盛时期。谈家桢决定开辟以果蝇为材料的进化遗传学研究领域。在摩尔根实验室的两年里,他利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果蝇在种内和种间的结构和变异情况,探讨不同种的亲缘关系,从而深化了对进化机制的理解;同时还进行遗传图的研究和绘制工作。他单独或和法国、德国等遗传学家合作写成了10余篇论文先后在美、英、法、德、瑞士等国家的科学刊物上发表。1936年,他的博士论文《果蝇常染色体的遗传图》通过答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三、谈家桢的代表作

    《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中国气候资料》以及《气象月报》、《气象季刊》、《气象年报》《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1944年)、《物候学》(1963年,和宛敏渭合写)、《中国气候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4年)、《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之初步研究》(1966年写,1972年补充修改定稿)《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中国气侯区域论》、《一年内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动力》以及《中国近五千年来气侯变迁的初步研究》。

    四、谈家桢的主要作品

    《生物学引论》《遗传与物种起源》《基因与遗传》《谈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基因工程》《谈家桢论文集》《谈家桢论文选》《基因的萦梦》

    《奇妙的克隆》收入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七课,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十八课。

    五、竺可桢,谈家桢的简单介绍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

    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他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倾心血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组织工作。

    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 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http://www。cas。

    ac。cn/html/cas50/ldr/zhukezhen。

    html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已七十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

    他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论述方面文章,主要汇集在“谈家桢论文选”(1987年,科学出版社)和“谈家桢文选”(1992,浙江科技出版社)中。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关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

    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

    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谈家桢先生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

    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1978年以来,先后发起和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遗传学报主编,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

    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1948年在瑞典)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1983年在印度)、十六届(1988年在加拿大)、第十七届(1993年在英国)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1996年又当选为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 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公民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聘为科学顾问,国际遗传学报,国际生物学与哲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家”报等聘为顾问编辑。

    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http://www。

    fudan。edu。

    cn/new_teach/tanjiazhen。htm。

    六、谈家桢的题字紫砂壶

    在笔者收藏的名人茗壶中,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大家为题而制的居多,唯有一款是为研究生命科学的专家谈家桢而作。

    2003年初,谈桃林受茶叶学会之托为出席第11届国际茶文化节的国外茶界宾客创意一款珍藏壶,设计中,几易其稿,最后把世界上首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陆羽,开紫砂艺术之先的供春的“树瘿壶”和将科学思想融入茶叶研究的实践者谈家桢巧妙地融为一体,古今合璧,既展现中国茶文化古老的艺术又引入了现代科技的理念。此壶在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的长乐陶庄制成后,他欣然用隶书在生坯壶上题了“茶圣陆羽1270周年纪念”,落款“徐秀棠”,繁体手迹在段泥薄胎的仿“树瘿壶”上更显古朴庄重。

    我国遗传科学奠基人之一的谈家桢在壶上题词是此壶的最大亮点。那天,桃林兄来到谈老下榻的嘉定众仁老年公寓,身为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谈老知道来意后,便爽快地题上了“清茶涤虑,明泉旷神”并署上了名,边题还边说,为茶壶题款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面对充满诗意的题词,有人说这是谈老的经验之谈,笔者却认为,他的许多科研成果确是在清茶一杯苦思冥想反复实验中取得的,但难得的是他在茶中还悟出了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在平时,他常奉劝别人少上酒楼,多去茶馆,酒令人昏,茶使人清。是啊,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有多少人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所迷惑,成了金钱的奴隶。谈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却保持了一份清醒,不为所动,甘于清贫。为了科研,他慷慨地从积蓄中捐出了15万元。获得100万元科学奖金时,有人劝他留些家用,他感到每月4000余元的工资已足够,将50万元捐给摩尔根生物研究中心,10万元捐给上海老年中心,10万元捐给一个遗传学国际研讨会……当他得知要给被陆定一称之“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建纪念馆时,他不仅写信祝贺,还托人捎去1万元作共建费……

    谈老在任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20多年中,他不挂空名,无论学会举办品茗、研讨,还是少儿茶艺、保健讲座等活动,只要抽得出空,他都会参加,鼓励茶事发展的题词那就更多了,笔者见过他为茶叶学会题的一幅“以茶养生,延年益寿”的墨宝。这并非信手而书,是一位茶叶受益者的有感而发。谈老还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在“抗癌讨论会”上大声疾呼,要重视茶叶的药用价值研究,让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研究开发。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提升“国饮”的地位,同时,也是在为全人类的健康而努力啊。

    2008年11月1日,刚喜度百岁华诞不久的谈老驾鹤西归。夜幕下,笔者时常在家中的“家桢壶”中沏上香茗,揭开瓜蒂壶盖,随着四溢的茶香,在璀璨的星空中,寻觅着一颗被国际天文组织命名的“谈家桢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