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舟方

    一、滟滪一词是怎么来的

    关于“滟滪”得名的由来,古人李膺在《益州记》载“滟滪堆夏水涨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近,故曰‘滟滪’。又曰‘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犹豫也。”

    光绪年间的《奉节县志·山川篇》记述“滟滪堆,立在瞿塘峡口,中流之巨石也。左右漕口两道。每年自四月起至十月止,江水泛涨,水淹大石,喷漩汹涌,波浪曲折,船被水摧,往往触石而碎,其深无底,为大水极险之滩。”

    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任四川制置使的诗人范成大自成都奉调东返乘船途经虁门滟滪堆曾记下切身体验“摇橹者汗手死心,皆无人色……每一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续发。水势怒急,恐猝相遇不可拆也。帅司遣卒执旗,次第立山之上下,一舟平安,则簸旗以招后船”。

    滟滪是横在江中的魔鬼,但古人却对有它表现了出奇的宽容。历朝历代的描述它的诗文,浸透着的只是一种怀有敬畏之情的告诫。即使在火药已经问世的宋代,也没有人想到将其毁灭。它立在江中千万年,凝结了一部厚重的峡江史。

    只可惜了引来古今墨客诗情文思的滟滪堆,已经在1958年11月被20吨炸药夷平。当地人说,滟滪堆极其壮烈迸散的那一刻,巨大的浪涌翻上远在上游十里开外的奉节城。

    今日乘船西来,从浪涛之上遥望,不见了滟滪堆的夔门,似乎缺少了生命与死神对决的味道。一切都显得过于平静。但你走到岸上去看,走到峡江人的心灵世界里去想,你仍然能感受到,千年万年,战争和天灾,“平静”从不属于这块土地。尤其是近几十年三峡工程的“上”、“下”之争,让峡江人身不由己地度过了年复一年的动荡的岁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