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赋敛

    一、赋敛如弗得

    赋敛:赋税

    甚:厉害

    者:指蛇,指代前面出现的事物

    这里面其实省略了一个“于“

    孰知赋敛之毒(于)是蛇者有甚乎

    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啊

    全文翻译: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它碰过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就没有医治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饵,却可以治好麻风、手脚麻痹、脖子肿和癞疮等恶性疾病;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专享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打听,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接着干这件差事十二年了,险些送了命也有好几次了。”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主管人,免掉你这件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一听)更觉得悲苦,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吧!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要是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定居在这个村子,算起来,到现在有六十年了,(这些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地里的出产缴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大家)哭着喊着,四处逃亡,又饥又渴,常常跌倒在地,(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从前跟我爷爷住一块儿的,如今十家中连一家也没有;跟我爹住一块儿的,十家中没剩下两三家,跟我一块儿住了十二年的,如今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靠着捕蛇独自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吓得人们哭天叫地的,甚至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呢,我一年里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的日子却能高高兴兴地过,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都这么难熬呢!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孔子说:“横征暴敛比老虎还要凶狠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我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

    二、有何典故

    朝令夕改指的是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

    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也形容主张、办 法等经常改变。其出处为汉代晁错的《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晁错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他担任太常掌故。

    后为太子家令,得到了太子即后 来的汉景帝的信任,号称“智囊”。 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

    晁错生活在西汉文帝统治后期, 官僚、地主、商人不断加重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大量农民破产逃亡,生活极端困苦。晁错 看到这种危机现象,为了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于公元前168年上书文帝,反映情况,提出政见, 这就是著名的《论贵粟疏》。

    在这篇奏疏中,他提出奖励粮食生产,打击商人投机牟利政策,促 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些措施。晁错在分析当时农民的生活情形时指出:农民终年辛勤劳苦,不 得休息,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和各种赋税的盘剥。

    而且这些沉重的赋税没有固定的时间,往往很 突然,早上的规定,到了晚上就又改变了。 这样变化无常,逼得农民有粮食的只好半价出卖,没 有粮食的只好借高利贷。

    农民被迫卖地卖房,卖儿卖女,以此还债。汉文帝看到晁错的上书以 后,接受了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国家的经济有所增强,当时的阶级 矛盾也有所缓和。

    其实,这种朝令夕改的事情不单单出现在晁错所处的西汉时期,在当今社会也时常会上演 着朝令夕改的闹剧,如:很多城市明文立法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但是几年后又重新立法对部分地 方开禁;还有就是在是否征收房产交易税的问题上,在短短几个月内反复调整;证监会和财政部 的某些官员上周还在媒体上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说不调整印花税,但这周却在半夜召开会议, 突然将印花税率提高,从而导致股市大幅震荡……朝令夕改之事多如牛毛。

    三、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赋敛,有,甚,者的意思

    赋敛:赋税

    甚:厉害

    者:指蛇,指代前面出现的事物

    这里面其实省略了一个“于“

    孰知赋敛之毒(于)是蛇者有甚乎

    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啊

    看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如果非得要要逐字逐句的翻译,那还是要看每个字的用法,比如“甚”的多种用法和相应的句子,“坐”的古义和今义等。还有很多字的翻译都存在异议的,特别是助词、虚词,各个版本都不太一样,各有各的依据,到那个程度,估计都是语言学家的事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