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亚里斯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284——322年)出生在希腊北部邻近马其顿王国的斯丹季拉城.祖辈从医,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家庭的传统使亚里士多德很早接触到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并且学会了归纳和比较的方法.这对他以后开展学术研究起了重大影响. 父母去世后,十七岁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阿卡德米学园,随柏拉图学习、研究二十来年,曾被誉为“学园之心”.在长期的熏陶下,柏拉图学说 可能对他毫无影响.就政治思想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主张和柏拉图的《法律篇》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师承”关系.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违忤师说的,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信念,他在哲学上,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当然他自己也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政治思想上,他抛弃柏拉图以抽象的概念为出发点的研究方法,不赞成“哲学王”的主张,抨击“共产公妻”的方案.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便离开阿卡德米学园,公元前343年,应聘当上十三岁的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这期间,他为王子编写过《王制》和《拓殖》两篇论文,并收集了有关各城邦政制的大量资料.不久,马其顿征服了希腊,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便返回故乡.公元前335年,他又来到希腊,并在郊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在这里,除授课外,他致力于著书立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掀起反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因两代人同马其顿有牵连,恐遭灾祸,便在朋友协助下逃出雅典.第二年因病去世. 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历史、逻辑、心理、语言、政治、法律、诗学、经济、教育以及物理、动物、天文等各个学科.集中反映其文学理论思想的主要是名著《诗学》.。

    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一)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学科定位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科学,而不是感觉、经验和技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其目的是追究事物的本原和原因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人们通过感觉拥有记忆,对统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经验,由经验得到技术,最后才能知晓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从而达到科学.他认为这是一个由低而高的过程,每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具有“智慧”意义. 其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是思辨科学,而不是实践科学、创制科学.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科学才是真正的智慧,地位最高,所以,“思辨科学比其他学科更受重视”.其中又可分为三类:数学、物理学,第一哲学(神学).思辨科学的性质只在于“思辨”事物,认识事物的真相,这类科学的本原是在对象之中,与认识者无关.另外两类科学则不同,创制的本原或者是心灵和理智,或者是技术,或者是某种潜能,它们都存在于创制者之中.实践的本原即意图则存在于实践者中,因为意图的对象和结果是同一的. 再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事物某些本原和原因的思辨科学.“物理学所研究的是可分离的但并不是不运动的东西,某些数学研究不运动,却也不能分离存在而是在质料之中的东西.”由此可见,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事物的属性,物理学正好研究“存在的某一个种”. (二)亚里士多德对研究哲学的目的阐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在于探索智慧,但智慧是关于原因或原理的知识,那么作为追寻智慧的哲学理所应当就是关于这类原因或原理的知识了.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是在寻求现存事物,以及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诸原理与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关于事物的原因或原理的知识是真知识,只有认清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可以说认识了这个事物,由此我们也可以顺利解决与该事物相关的其他问题.他说:“认识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人们在掌握一样东西的‘为什么’(即根本原因)之前,是不会认为自己认识了它的.所以很明显,我们对于产生、消灭以及每一种自然变化也必须这样做;认识了它们的本原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拿这些本原来解决我们的每一个问题了.”事物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有四种:其一是“质料因”,如铜像的铜,银碗的银等;其二是“形式因”;其三是“动力因”;其四是“目的因”.每种事物都由这四种原因构成,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把握事物. (三)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产生条件的阐述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哲学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二: 首先,是“好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无论在最初还是在现在,人们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其次,是“闲暇”.“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亚里士多德也极为深刻地剖析了哲学的根本性质.他认为产生哲学的根源在于人的求知本性,而并非是为了实用的目的或自身之外的它物.哲学为了哲学自身而存在,不受外在的东西所约束、牵制,是一种纯粹的求知的活动.他说:“把哲学称之为真理的知识是正确的,思辨知识以真理为目的.”哲学就是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化身,求真成为哲学的本性之一. (四)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 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家的事业也该能考察一切事物.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既是他对哲学界定的自然结论,也是他对自哲学产生以来的哲学研究对象情况的概括和总结.第一,基于探讨有关原因或原理的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第二,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的对象概括为整个世界,哲学成了包罗万象的学问.这在哲学史上是一大贡献,其影响极其深远. 哲学的研究范围和它的研究对象密切相关.哲学是研究本体的,本体有多少,哲学的范围就应有多广、多大.划分哲学的门类或分支,也应以本体的不同为依据.哲学不但区分为不同的部分,而且这些部分还有主有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的区别.他说:“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这门学问与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那些科学没有一个是一般地讨论‘有’本身的.它们各自割取‘有’的一部分,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例如数理科学就是这样做的.”从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意义上来看,哲学的范围应当十分广泛.例如,研究关于数的存在的,就是数学;研究关于医疗的存在的,就是医学;专门研究和逻辑有关的存在,便是逻辑学;专门研究和道德有关的存在,便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博学的人,他研究了世界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涉及到一切事物,考察了自然、社会、思维,是多种学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的消极影响,直到19世纪还有很多西方思想家(包括黑格尔本人在内)坚守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分不清哲学和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关系,把哲学等同于科学、知识.。

    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

    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

    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

    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

    次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

    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腓力于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

    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

    公元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

    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

    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

    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

    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

    四、亚里士多德

    .“实践智慧”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体系中的位置

    “实践智慧”以及直接相关的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讨论,但较为集中的讨论是在其实践学科的几种著作和《灵魂论》中,其中《尼各马可伦理学》和《大伦理学》讨论最充分,《论善与恶》中也有精彩之笔,尽管这后两篇著作被认为可能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亲作,而只能算成他这派的作品。不过,单从跟“实践智慧”有关的论述看,这些作品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故本文放到一起讨论。

    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思想和灵魂学说入手来定位其“实践智慧”概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和“潜能—实现”说,任何事物都由形式和质料两方面构成,并且都有一个从潜能到实现的发展过程。对有生命的事物来说,其质料无疑是其躯体,其形式则是其灵魂。植物的灵魂是营养,动物的灵魂中除了营养外还有感觉欲望,而人的灵魂中除了营养、感觉欲望外还有思想。[12]对人来说,思想是人的灵魂中有“逻各斯”的部分,亦即理性的部分;营养和感觉欲望是无“逻各斯”的部分,即非理性的部分,其中,营养部分既非理性又无所谓是否听从理性,感觉欲望虽非理性却有是否听从理性的问题。按希腊人的观念,任何事物的功用发挥出色就叫德性(arete),人的灵魂的各部分也就有德性问题。与灵魂的构成相应(撇开营养部分不看),人的德性也包括两方面:理智德性和伦理(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包括理论智慧(sophia)、理解(seenesis)和实践智慧(phronesis),道德德性包括慷慨与节制等。前者可以教育而成,后者只能在行为中养成。[13]理智(dianoia)的共同特性在于求真,其方式有五种:技艺(techne)、科学(episteme)、实践智慧、理论智慧和努斯(nous,Ross译为intuitive reason,直觉理性)。努斯求科学理论的前提之真,科学求推论性知识之真,理论智慧则是二者的结合,这三者都属于认知性的沉思,即理论活动(theoria),以始因不变的事物为对象。技艺和实践智慧都以可变的事物为对象,属于计虑打算性的理智,求的是生产和实践之真,其中,技艺指导外在器物的制作(poesis),实践智慧指导伦理和政治行为,即狭义的实践

    五、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17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

    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真理。"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他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的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亚里士多德终于抛弃了柏拉图的许多唯心论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么观念产生的。是先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状的东西,然后在人们头脑中才有三角形的观念。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

    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但是,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还是要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从公元前343年起,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历山大当老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办学。

    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育、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他主张,对于7岁到14岁的儿童,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对于14岁到21岁的青少年,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优秀分子继续培养。因此,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亚历山大国王十分支持亚里士多德办学,据说先后提供了800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60磅)的经费。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里面了珍藏了许多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亚历山大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和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学园里开展生物学的研究,时常解刨各种动物。经过无数次的解刨,师生们发现一条规律:动物进化愈是高级,它的生理机构也就愈是复杂。亚里士多德的学问非常渊博。教课之余,他还写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逻辑学》、《物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诗学》,等等,涉及到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生理学、美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的方面,并且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认识是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从基本知识出发加以分析推论或归纳,从而形成一个体系。他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的逻辑学,在两千年前的欧洲思想界就已形成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还处于胚胎时期,亚里士多德孕育了这一胎儿并使它降生。希腊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每种神秘变化的,到处都是神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宽广的胸怀和勇气把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但是,亚里士多德是拥护奴隶制度的。他认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隶,一部分做主人,是"当然而合理"的事,这又说明他思想中的阶级局限。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激烈地反对马其顿的统治。有人告发了曾做了亚历山大老师的亚里士多德,准备将他逮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及时得到消息,帮助护送着他们的老师,逃出雅典,来到亚里士多德的故乡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第二年夏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凄凉的境遇中死去。

    六、【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方面的具体成就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公元前384年诞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 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室医师的儿子,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父亲经常教给他一些解剖和医学的知识,他有时也帮助父亲作一些外科手术.亚里士多德17岁那年前往雅典,成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的大弟子,从事学习和研究长达20年之久.他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柏拉图夸他是“学院之灵”.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担任了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宫廷教师.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摄政,亚里士多德回到家乡.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创办了一所吕克昂学院,独树一个新的哲学学派.由于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常常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讨论问题,当时人们就称它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夏天,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回师巴比伦的途中病故.从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开始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雅典,离开吕克昂学院回到母亲的故地过隐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尔基,终年62岁.二、科学成就1.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与物理学关系较多的有:《物理学》(8卷,有中译本,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天论》(4卷)、《起源与衰灭》(2卷)、《气象学》(4卷).另有一本《力学问题》为后人伪作.2.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这门学科的名称,“物理”一词的现代拉丁文“Physica”,是他从希腊字φνσιζ(自然)一词推演而来的.此外,他对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合理的估计.3.亚里士多德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奇妙的生物世界进行了大量调查.他带领助手周游各地,搜集标本,分门别类,并且尽可能了解同动物和植物有关的各种知识.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生物学家.他一生最有价值的科学贡献,也正是在动物学和解剖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解剖过几十种动物,正确地指出了鲸鱼是胎生的,描述了反刍动物的胃、鸡胎的发育、头足纲动物的再生现象等.4.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对虹、视觉、管长与乐音的关系等物理现象作过一些初步的观察和解释,他还从月食和星座的变迁推证了地球是圆形等.历史的局限性对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其局限性,应进行历史的分析.对物理学的发展来说,亚里士多德初步提出以物质运动及其与时间、空间、与周围物体的关系及物质本原为研究对象以形成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重视对近身事物的具体观察,强调思维逻辑的作用,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察具体物理定律,从而引起众多的讨论与研究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物理科学在实验基础上的奠基起了某些先导的作用.这一成就不应被抹煞.另一方面,他在理论和方法上的重大缺陷,又造成了被教会加以神圣化的条件,成为继后物理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当伽利略等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把物理学牢固地建立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恢复与发展了他重视逻辑推理和运用数学工具的传统以后,物理学在西欧的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今天看来,有几条根本性的缺陷.第一,在方法论上,他只注意简单的观察和严格的推理.他认为研究“应从我们最明白易知的事物开始”,但却错误地过分引伸,以为从简单的感性知觉通过理性活动可以一下子到达普遍抽象的顶点,从而对所谓的封闭而有限的宇宙给出一幅最终的科学图像.他这样的推断过程是错误的,不可避免地导致将生产水平很低的社会中人们积累的一些原始直觉经验和哲学思想,上升为绝对化的真理.因此,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实质上只是一种经验科学性质的自然哲学体系.第二、他这种根据人的感觉经验和逻辑理性建立起来的体系,力图用生物机体(包括人体)有目的的运动现象来统一解释无生命物质的运动及其原因,例如他列举出物质的运动变化有“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天赋的目的或“自然本性”: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组成地上物体的四种基本元素(水、火、气、土)都“趋向于自己特有的空间”,具有寻找自己“天然处所”并停留在那里的本性,从而形成重者向下,轻者向上的“天然运动”(因本性运动”).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带有浓厚的目的论的拟人色彩,正是这一内在因素导致他的原始型理论很容易为后来的宗教势力利用来宣扬宇宙和谐和神的意志.第三,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的具体成就时,抛弃了原子论,主张地心说.他首先利用直觉经验和数学比例关系来研究物体的位移运动,建立了两条影响深远但不准确的比例定律.其一,他认为“下落运动的快慢有两个原因:①运动所通过的媒质不同(如通过水或空气),②运动物体自身轻或重的程度不同,如果运动的其他条件相同的话”.因此他关于落体运动的定律是:“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