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梵高的一生

    梵高的一生

    一、对梵高生平经历的讲述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1853年 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 《鸢尾花》 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5年 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娅·梵·高诞生。 1857年 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1859年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梵·高诞生。 1861年 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 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 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诞生。

    1868年 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 3月进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1871年 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年 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 5月,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 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尔总公司,后返伦敦。

    1875年 5月,被调往巴黎古皮尔公司,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 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

    12月返埃顿。 1877年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 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 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1880年 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

    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经济支持。

    1881年 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年 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年 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

    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 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 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埃米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 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凡·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 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年 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

    二、梵高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津德尔特。

    他早年曾尝试经商,1880年开始习画。1881 到1883年,梵高临摹伦勃朗、米勒等名家的 绘画作品,画了大量的素描作品。

    1883年底, 梵高画出第一幅油画《吃土豆的人》。这幅 画风格深沉厚实,趋近荷兰现实主义。

    1885年11月,梵高接触到日本浮世绘, 画风开始改变,画布上的色彩丰富明亮起来。 1886年2月,梵高来到巴黎,认识了很多印 象派画家。

    在巴黎的两年中,梵高画了很多 自画像。1888年2月,梵高离开巴黎,来到法国 南部城市阿尔。

    阿尔终日阳光明媚,有大片 金黄的麦田。 梵高的绘画冲动被环境激发, 进人创作高峰期。

    在他看来,绘画不应只“模 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还应该“表达绘画者 的主观见解和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有个性, 风格独特”。在阿尔,梵高画出了《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馆》等脍炙人口 的作品。

    10月24日,画家高更搬来与梵高同住。 两人时常争吵,一次争吵后,梵高在精神错 乱中割掉自己的左耳,被送往精神病院疗养。

    在阿尔的日子,梵高虽然画出了大量的作品, 但没有一幅作品得到他人的赏识。1889年5月,梵高到阿尔附近的圣保罗 精神病院疗养。

    他每隔几个月就会发病一次, 清醒时会坚持到户外作画。在疗养院,他画 出了《星夜》、《柏树》等作品,并卖出了 油画《红色葡萄园》——这是梵高生前卖出 的唯——幅画作。

    这个时期,梵高的绘画技巧更成熟,用 色更大胆,线条更豪放有力,作品令人震撼。 这些作品为梵高赢得了评论家的关注。

    1890 年5月,梵高转到巴黎附近的奥威尔疗养院。7月19日,梵高病发,自杀身亡。

    一代天才 就这样离开了世界,而他的才华直到他去世 之后才被人们赏识,并奉为大师。

    三、梵高的生平事迹

    一、简介 荷兰画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

    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

    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朗、杜米埃和米莱(Millet)。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梵高与高更 梵高1888年春为寻找创作灵感,移居到法国南的阿尔勒,而法国画家高更也于十月应邀前往与凡高共同作画。两位大师对艺术有着不同的见解,一般人会认为,这样很好,可以交流学习,可是他们不是一般。

    两个人几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在性格方面,凡高有着癫痫病人所特有的偏执,而高更则有着超乎常人的冷酷。

    这使得争吵变得无法调和。高更离开布列塔尼本来就有几分不情愿,见这般光景,遂萌生去意。

    这让凡高的精神更加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高更走了,他建立“南方画室”的梦想就将破灭。

    一次他们为了一副画争吵得很凶,梵高拿出枪射向了夕日好友高更的身上,高更带着受伤的身体离开。..过了许多天,梵高觉得有些想念高更,就去看望他,两人重归旧好。

    梵高与高更曾经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但造化弄人,他们两人决没有想到相处是那么困难。两人都少年气盛,哪里顾得什么天高地厚,在现实中又那么不如意。

    以后一个不久自杀身亡,一个在孤岛上抑郁而死。 学术界一直认为梵高是因精神错乱而将自己的左耳割掉,但德国一名学者却发表惊人之说,说此事是与梵高同期著名画家高更所为。

    大约1890年6月17日,奥弗 (这封信没有写完) 在非常不幸的1889年底,梵·高的身体似乎有点衰弱了。他想画落日,但是院方不许他傍晚在户外画画。

    他在医院里的晚上是很苦恼的,虽然他读了很多书,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他现在丧失了在户外画画的可能性,在巴黎与阿尔时常画的静物画,现在一次也不画了。

    他如果不临摹别人的画,便复制自己的油画——其中一些是母亲与妹妹要他复制的,如提奥从巴黎送回圣-雷米的《阿尔的卧室》。凡·高甚至打算再画一次他的《特拉斯康的四轮马车》和《红色葡萄园》(此画是梵高身前唯一卖出去的画)。

    在另一些时候,他复制了在圣-雷米画的一些作品。他还根据在阿尔所画的写生画,来画阿尔。

    四、梵高的主要生平经历~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

    扩展资料: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

    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梵高。

    五、

    答案:解析: 例文: 寻找幸福 不是苦难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 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

    也许上天没有赐予你爱因斯坦的聪明才智,王昭君的闭花羞月、沉鱼落雁,蒙娜丽莎的端庄与神秘,也没有赐予你比尔·盖茨的财富,小布什的权力以及居里夫人的荣誉,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也是一位富有者呢? 也许你要说:“我既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既没有过人的才智,也没有骄人的容颜,我怎么会是一个富有者呢?”请你先坐下来,仔细想一想。 你因为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庆幸吗?当你悠闲地观看着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叶时,不知道有多少盲人正在黑暗的无底洞里苦苦挣扎。

    你的不经意的一瞥,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渴望和祈求。 你因为自己的父母亲仍然健康地在你的身边而欢喜吗?当冬日里妈妈为你穿上她亲手打好的毛衣时,当夏日里父亲为你端上一杯凉白开水时,不知有多少的孤儿在等待,在沉思,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够享受到这浓浓的亲情,他们可能一生也无法体味到其中的甜蜜。

    你因为自己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接受知识的灌溉而自豪吗?你有没有想到穷困山区里的儿童对学习是多么的神往?你有没有意识到辍学儿童对校园的痴望?你又有没有意识到知识带给你的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你因为自己仍活在这个世上而庆幸吗?你有没有看到过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人对生命的渴望?你有没有想过只要活在这个世上,你就拥有了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财产?像时间、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可能会给你一座高山,但高山过后,它会送给你饱经风霜磨炼后的坚强意志;它可能会给你一处暗礁,但暗礁之后,它也会送给你一些美丽的浪花;同样,它也可能送给你一些娇艳欲滴的玫瑰,但与此同时,也会送给你浑身带刺的花茎,让你体会到刻骨铭心的痛。

    不是吗?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的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了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同样,它给了杨贵妃倾城倾国的美貌,却给了她自行绞杀的惨果;它给了胡长清至高无上的权力,却给了他人人唾骂的结局。

    所以,不必再抱怨上帝的不公。只有珍惜你所拥有的,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你才能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

    请相信,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请搜寻幸福吧,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将从此与众不同! 简评:本文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生活是公平的这一观点,尤其是几个排比式的或反问、或设问、或对比的段落更是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文章运用散文的笔触有利于抒发情感,所举事例或引用材料、或拈取生活素材,很有说服力。 提示: 本话题的写作较宽泛,只要扣住“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就行了。

    是啊,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多给你一份美貌,就会少给你一份智慧;它多给你一份智慧,就会多给你一些磨难;它多给你一份财富,就可能让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自身实际出发,就可以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六、梵高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一个人的名往往要死后才被人知道而梵高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蔑视学院派的画风 独树一帜他生的时候才华不被人认同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他死后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声名遮天蔽日 后人评价说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人们说梵高是天才一是因为他的才华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才华在他生活的时代和世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所以他注定要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孤独(只有表弟提奥理解他,支持他.供给他生活与创作费用)二是因为他超然的自信和坚持梵高一生历尽坎坷,经常挣扎在饥饿之中.他所追求的女人都拒绝了他,但他从没有放弃自己对完美艺术的追求“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三是因为他的英年早逝外界的不认同和拒绝与内心的煎熬与纠结使得梵高对那对生活一如既往的热情渐渐熄灭 他不想拖累表弟选择了自杀,那时他才37岁(这和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似乎如出一辙)四是因为他死后带给后学的影响力和他作品的价格1987年03月30日,"向日葵"卖了3990万美元;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 卖了5300万美元; 1990年05月15日,"加歇医生像" 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1998年11月19日,梵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天才(他不属于人才)会在抑郁中自杀避世呢我想最终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是他太有才了,而这样的才华和风格又不体制永远不相容二是没有人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来接受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