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寺院

    寺院

    一、什么是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佛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塑像,因此得名。

    天王殿:P初多见于汉传佛教净土宗的寺院,禅宗本不供弥勒。但两宋之后,我国佛教出现了禅净双的局面,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部分中国寺院里。

    在各寺院的天王殿建筑中,北京潭柘寺的天王殿体现了皇家寺院的风格,是现存的古代寺院建筑中个性比较鲜明的一例。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名。

    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佛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天王殿面阔三间,整体为木结构。

    在殿内正。中央的位置,朝南的一面供奉着弥勒坐像,为木雕漆金工艺。

    与弥勒相背而立的是护法韦驮立像,也是木雕漆金工艺。两侧的四大天王坐像则为泥塑彩绘。

    潭柘寺天王殿的屋顶样式为单檐歇山顶,覆以绿色琉璃瓦,饰以黄色琉璃吻兽,前额所挂“天王殿”斗子金匾为清康熙皇帝亲笔御书。天王殿内顶上饰以天花,图案为金龙和玺,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彩绘图案。

    二、寺和庙的区别是什么

    寺和庙是不一样的。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皇帝有太庙,民间有土地庙,龙王庙等等。

    而寺是古代的行政单位。比如大理寺,是主管考核官员的。

    鸿胪寺,是主管外交的。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

    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另设一个新寺,叫白马寺。 这是中国第一个佛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

    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就是指导大众共同修行。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

    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里面不单单佛教经典,儒家道家的经典都有收藏。

    很多读书人,象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

    也是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寺院里的出家人,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专职教授。

    学佛选择出家或者在家,这是分工的不同。 出家只是选择做专职弘扬佛法的工作而已。

    这就好比现在有人选择在学校里教书,也是专职做传播知识的工作,这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学佛不一定非要出家,就好像学知识不一定非要当老师。

    出家人也不一定比在家人高明,就好像当老师未见得一定比其他职业知识渊博,这是同样的道理。 诸位可以读读《居士转》《女居士转》,这些在家人的成就甚至还超过出家人。

    中国大陆近百年佛教受到很大的破坏,大众甚至佛教徒对于传统佛教都有很大的误解。最明显的误解,一个是供奉佛像,一个是给庙里捐钱。

    寺庙里供奉佛像,相当于私塾里供孔子像,又好比美国人把四位总统像雕在岩石上,或者是在蜡像馆收藏。 塑像的一个目的是纪念老师,再一个就是见贤思齐,用老师的形象提醒自己用功。

    并不是把佛像当神明看待。至于寺院捐钱,这是印度僧团乞食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

    中国古时候,有两种职业是不明码标价的,一是老师,一是医生。老师教学生,或者医生看病,学生和病人都是随分给的,有钱多给一些,没钱少给一些。

    前面讲了,佛教寺院相当于是社区大学,它本身也不明码标价。就摆一个功德箱,大家也是随分给,相当于大众集资办学。

    因为中国不象印度,印度是在佛教出现之前就有比丘行乞的风俗。而中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形式需要根据环境而改变。

    因为寺院的钱是用来办教育的,给寺院捐钱相当于支持教育,这是做了很大的好事,但却谈不上功德。 按佛法的原理来讲,功德是从定中来的,不是从布施做善事来的。

    历史上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寺,达摩祖师也说并无功德。 再说和尚。

    现在和尚成了通用名词,泛指出家人。其实佛门里面,和尚是个非常尊贵的称呼。

    一个寺院的主持,或者是一方的道场的主讲人,才称为和尚。 再说合什,合什是佛门一个礼节,它是代表把纷乱的心思收束住。

    我们平时十指是张开的,现在把它合拢在一起,这就是代表集中,代表定。定是佛法修行的核心,所以这个礼节有很深的寓意在。

    就好像基督徒划十字,也有它的寓意。佛门一举一动,都有它的寓意,但这里面没有神秘和迷信。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

    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

    《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 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汉代,九卿中有“典客”,后又改称为“大鸿胪”。鸿胪卿的职责是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跟随汉王朝派往西方寻找神佛的使臣,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来到了洛阳。 这两位印度僧人被安排到接待诸王和外国人的鸿胪寺居住。

    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

    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的历史比“寺”更为悠久,因为它是中国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称为“宗庙”。《礼祀·祭法》中说:“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在古代,“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成为祭祀中国的一切圣贤、神灵的处所,如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

    中国古代,差不多每一座城池都有一个城隍庙,而庙中所建“尸主”,大多有姓名可查,如上海城隍庙的“尸主”为元末明初的“东海名士”秦裕伯,昆明城隍庙(原址在今“五一电影院”。

    三、寺庙中的文殊菩萨是什么样的

    【文殊菩萨】 文殊,梵名Man~jus/ri^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

    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

    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

    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 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有关文殊菩萨之净土,于经典记载说法不一。据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载,此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佛国,当来成佛,称为普现如来,其佛土在南方,号离尘垢心世界、无垢世界、清净无垢宝置世界。

    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等亦有相同之说法。又据新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刹微尘数之世界有一‘金色世界’,其佛号为不动智,此世界之菩萨,即称文殊师利。

    华严宗称东方清凉山为其住所,而以我国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其道场。 于密教胎藏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中,呈金色童子形,头有五髻,左手捧青莲花,上立五股杵,右手持梵箧。

    密号吉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胎藏界曼荼罗另设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又称五髻文殊,密号吉祥金刚、般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或梵箧。

    形像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顶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执青莲花,上立三股杵。由其真言字数之不同,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区别。

    在印度、西域等地,有关文殊信仰之记载甚少。我国自东晋以来,崇信文殊之风渐盛。

    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载,唐代宗大历四年(769)由不空三藏之奏请,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宾头卢尊者像外,另安置文殊菩萨像,以为上座。 现今敦煌千佛洞中存有文殊维摩变、文殊普贤像、千臂千钵文殊师利等之壁画及绢本画。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阿阇世王经卷上、菩萨璎珞经卷四四谛品、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二十九菩萨住处品、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二普通真言藏品、卷四密印品、大智度论卷一、卷一○○、大日经疏卷五](参阅‘文殊信仰’1425) 。

    四、中国十大寺庙

    第一名: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

    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

    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

    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第二名:大昭寺 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

    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

    后经历代修七葺扩建,才形成今日庞大建筑群。大昭寺占地2万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

    主殿居中,高四层,上覆金顶。经堂、佛殿、传召机构绕殿而筑,大昭寺内珍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迎牟尼金佛。

    第三名: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

    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

    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淫雨连绵宝塔崩塌。 第四名: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

    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

    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

    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 南为鸨义园,由牌坊,群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

    四周桃林繁茂,大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北部为央,分前后两院。

    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为两翼,气势雄伟。前后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线为主体的我国古建筑传统风格。 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第五名: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

    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六名: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孔庙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孔子逝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不过当时孔庙的规模很小,只有庙屋三间。至汉代(公元前206-220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历代统治者各取所需,对孔子思想进行改造,将孔子奉为 “至圣先师”,皇帝们或派官员或亲去孔庙祭祀,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就曾八次到过孔庙拜谒,孔庙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

    第七名: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佛宫,拉卜楞即为转音)扎西奇”,又因拉卜楞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样曾经学经于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芒扎仓,并出任过该扎仓堪布,所以康藏地区的藏族习惯上称拉卜楞寺为“安多扎西郭芒”(意为安多地区的吉祥多门院)。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座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似松林苍翠,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蜓而流,呈右旋海螺状,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圣地。

    1709的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在此风光宜人之地建寺,历经280多年的修建、扩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六大扎仓(学院)、四十。

    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哪一座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它建于东汉明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因当年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是以白马驮佛经、佛像来洛传教的,故得名 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丘冢,这里安息着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

    寺院内现存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等古建筑。寺院外东南有一座高24米的13层密檐式砖塔,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曰"齐云塔"。

    此塔初建于后唐,宋代遭毁,金代重修,距今有800年历史。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

    白马寺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寺钟声"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六、怎么开寺

    阿弥陀佛1、寺院绝对不是用来赚钱的生意法门。

    这点还请楼主大德认知明了。2、寺院供奉是要有修行的真正出家僧人住持才可以算作是寺院。

    其他的人来住持都不如法。不如法的寺院是没有佛菩萨和护法善神加持保护的。

    肯定没有灵验。3、如果有灵验,也一定是邪神外道邪魔进驻。

    因此造无量业。

    4、如果楼主发菩提心,善护持正信佛法,就想办法支持正规寺院,去寺里做个护法,自己也做了善事,也得到真正的佛菩萨加持和护佑了。5、这个私人,要看是什么样的个人,有没有修行。

    没有修行的人发心建寺,肯定做不成,有修行的人发心建寺一定会有各方善神信众护持,就能建成。望楼主善思维、开智慧、了知佛法,一切无碍。

    阿弥陀佛。

    七、哪座寺庙是九华山最高处的寺庙

    天台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正顶上,现在为全国重点寺 院,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和地藏禅林。

    相传地藏王金乔觉曾到天台,留有“金仙洞”遗迹。天台 寺始建于宋代,后废,明洪武时重建,遂为丛林。

    嘉靖年间高 僧玺玉居山护林,享年110岁。 清时重建,称“活埋庵”。

    到清 朝中期时,天台寺的周围已经有48座寺庙了,均附属于天台寺, 香火十分旺盛。当时的天台寺因地就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为民居式3层走马通楼。

    20世纪90年代中期,住持僧宏学重建 大雄宝殿,再现天台雄风。大殿为3层宫殿建筑,上层为九佛 殿,中为地藏殿,下为地下室。

    拱券石洞山门依旧。北面建有 观音殿,东侧为新建的6层民居式寮房。

    重建后的天台寺耸立山 巅,气宇轩昂,寺与周边峰、石、洞融为了一体,为九华山高 山寺的代表。寺的周边景点众多,风光如画,可南望黄山,北 眺长江,四方观景,观景四方。

    有《登天台》诗云:“一入天台 路,群峰最上头。 云从足下起,汇向日边流。

    地势雄吴楚,星 躔接牛斗。诸天化雨寂,九夏自成秋。”

    天台寺历来香火旺盛,香客们有的在佛前祈祷,有的盖印。 天台寺藏有一颗明代铜质“地藏利生宝印”,据传盖了这方地藏 宝印,便可以消灾祈福。

    天台寺地下室与金仙洞相连,此洞又名“地藏洞”,为3米 高的岩石裂缝,顶部覆盖石条而成,传说金地藏曾寓居此洞, 为金地藏的圣迹之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