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关于心理学

    关于心理学

    一、描写心理的句子

    心理描写 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开始觉醒并逐渐成熟起来。

    其中写了他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徙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比如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危 闭舛涡睦砻栊矗宋锬谛纳畲ο肝⑶鄹丛拥母星楸硐至顺隼矗蟮ǖ胤岣涣巳宋镄愿瘢保采羁探沂玖索煊窆驴辔抟赖纳矸菀约案改冈缡拧⒒橐鑫奕俗髦鞯目闪秤觥T俅危兄谡故厩榻诘姆⒄贡浠A蟹?#8226;托尔斯泰是位擅长心理描写的巨匠,他在《复活》中写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人身份会见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道夫,“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

    往下,就进入往事的回忆。起初,她心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

    这些至今仍象磐石一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用他一下。

    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道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希望用对玛丝洛娃的描写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心理描写的技法,最常见的有五种: 一、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

    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果戈理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写了一段狂人滔滔不绝的独白:“不,我再也没有力量忍受下去了。

    天哪!他们是怎样对待我的啊!他们往我头上浇冷水!他们不管我,不看我,也不听我说话。我做了什么得罪他们的事情?他们干吗要折磨我呀?他们要从我这个可怜虫那里取得些什么呢?我能给他们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啊。

    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的这些折磨,我的头在发烧,一切东西都在我眼前打转。救救我吧……”作者借狂人的内心独白对当时不平等的俄国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二、通过梦境幻觉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梦,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形象化了的心理活动。

    它不仅可以的反映人们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描写魏军将领钟会统率军队进攻汉中,正当胜利在望时,却梦见诸葛武侯进言告诫:“其人步入帐中,会起身迎之曰:‘公何人也?’其人曰:‘今早重承见顾,吾有片言相告: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

    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言讫,拂袖而去,会欲挽留之,忽然惊醒,乃是一梦。”

    这一梦境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既反映钟会不忍残杀百姓的心理,也为后面表现钟会所以能胜而不骄及魏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情节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在钟会心中的地位,是钟会白天瞻谒武侯心理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三、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在茅盾的《春蚕》中,作者描写老通宝抬起他那焦黄的皱脸,苦恼地望着他面前的那条“官河”、河里“来往的船也不多”、“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塘路边的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这些环境景物的描写,一方面暗示着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与国民党的残酷压榨给江南蚕业造成破产,另方面也衬托老通宝忧愁痛苦、迷惑不解的心情。

    四、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宋司。

    二、有关于心理学的问题简述心理实践的基本认识、记忆与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通过实践获得认识,认识通过思维可以获得规律,规律反过来指导实践. 二、记忆规律 记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记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语单词记忆为例,第一次可能几秒钟;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几分钟到几小时;再重复就能几天,甚至几个月.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 2.数量律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贮,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3.联系律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来知识发展、衍生或转化而来的.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4.转化律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之后外来信息就能长期、牢固地保存在脑海中. 5.干涉律当一个新的信息输入后,它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干扰.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强,称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扰,称为“负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记忆,负干涉则对记忆起抑制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 6.强化律刺激强烈、新鲜能激起兴趣,使人感受突出,就会使记忆强化. 上述规律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中学生在运用这些记忆规律时要因人而异、因记忆对象而异,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和特长出发,来理解和驾驭这些规律. 三、思维的规律 所谓思维规律是指形式逻辑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性,亦即确定性.它的公式是:A是A,即 .可表示成命题形式,显然. 同一律是任何判断的逻辑基础,其作用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同一律的具体要求有两点: 一是思维对象应保持同一.在思维过程中,所考察的对象必须确定,要始终如一,不能中途变更.例如,要判定多项式能否再进行因式分解,就要看在哪个数集上讨论,事先必须确定而 且在分解过程中保持不变. 二是表示同一事物的概念应保持同一.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同一概念表示同一思维对象.不能用不同的概念表示同一事物,也不能把不同的事物混同起来用同一个概念表示.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见错误是思维混乱,前后不一.在推理、证明等思维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等错误.例如,有人说:“因为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而虚数是数,所以虚数可以比较大小”.这里两次使用了“数”这个概念,前者指的是“实数”,后者指的是“虚数”,即用同一概念表达了两个不同的对象,这样,在论证过程中,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在不同的思维过程中,对同一概念或判断允许有不同的认识.例如,“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平行”这个命题在平面几何中为真,在立体几何中则为假. 2.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不可能全是真的,可以两个都是假的.它的公式是:A不是,即.显然,. 矛盾律是否定判断的逻辑基础,它的作用是排除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保持思维的不矛盾性.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内和同一关系下,不能容许有相互矛盾或反对的两种判断存在.违反这个要求的逻辑错误叫做自相矛盾.例如,对实数,“是有理数”和“是无理数”是两个矛盾的判断,它们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又如,对实数a,“a是正数”和“a是负数”是两个反对的判断,这两个判断可能都假.因为若a=0,则a既不是正数也非负数. 矛盾律是同一律的延伸,它是用否定的形式“A不是”表现同一律以肯定的形式“A是A”所表现的同一种思想.因此,矛盾律是从否定方面肯定同一律. 3.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这两个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它的公式是:或者是A或者是,即显然, 在同一条件下,某思维对象的肯定判断A和否定判断,概括了该对象的某种属性的所有情况,不可能存在既不是A又不是的第三种情况.排中律要求我们必须在A与之间,作出明确的选择,或者肯定A,或者肯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例如,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平行与相交;两个实数相等与不相等;实数a是有理数或是无理数;自然数n是偶数或是奇数等等,都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如判断实数a不是有理数就是肯定它是无理数. 排中律和矛盾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排中律和矛盾律都不允许有逻辑矛盾,违反了排中律,同时也就违反了矛盾律,所以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区别在于:矛盾律指出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不同真,并没有排除“同假”的可能;而排中律则进一步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完全排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