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村上村树

    村上村树

    一、村上春树和一位村上春树

    是《村上春树何以为村山春树》~ 是《挪威的森林》序言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

    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

    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于是,孤独和无奈在村上这里获得了安置。

    就是说,这种在一般世人眼里无价值的、负面的、因而需要摈除的东西,在村上笔下成了有价值的、正面的、因而不妨赏玩的对象。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同或日对同一性(identity)的确认,一种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的情怀。

    作者藉此在熙来攘往灯红酒绿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建造了一座独门独院的“小木屋”,一个人躲在里面一边听着爵士乐,啜着易拉罐啤酒,一边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孤独与无奈。电视则绝对不买,报纸绝对不订,电话也只是在响了六七遍之后才老大不情愿地拿起听筒。

    “小木屋”的主人自然是“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年龄大多在二十九至三十四岁之间,基本是刚刚离婚或老婆跟人跑了。这里,主人公本身就是孤独的象征。

    他已被彻底“简化”,无妻(有也必定离异)、无子、无父母(有也不出场)、无兄弟(绝对独生子女)、无亲戚(只在《奇鸟行状录》中有过一个舅舅),甚至无工作(好端端的工作一辞了之),远远不止是我国城镇里的“三无人员”。也正由于“我”敢于简化,敢于放弃,“我”也才潇洒得起来。

    然而并不能因此断定“我”得了自我封闭症。“我”有时也从“小木屋”中探出头来,而这时他的目光却是健康的、充满温情的,如对《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中的直子,对《舞!舞!舞!》(以下简称《舞》)中的雪。

    当然,如果有人扰乱他自得其乐的“小木屋,,生活,死活把他从中拖出,他也绝不临阵退缩(小说情节大多由此展开),如对《寻羊冒险记》(以下简称《羊》)中的黑西服秘书和“先生”,对《奇鸟行状录》中的绵谷升。这种时候的“我”绝对不是好忍的,一定老练地、机智地、执拗地奉陪到底。

    主人公身上,恐怕有这样几点需加以注意:对冠冕堂皇的所谓有值存在的否定和戏弄,有一种风雨飘摇中御舟独行的自尊与傲骨;对伪善、狡诈行径的揭露和憎恶,有一种英雄末路的不屈与悲凉;对“高度资本主义化”的现代都市、对重大事件的无视和揶揄,有一种应付纷繁世界的淡定与从容;对大约来自宇宙的神秘信息、默契(寓言色彩、潜意识)的希冀和信赖,有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梦想;对某种稍纵即逝的心理机微(偶然因素)的关注和引申,有一种流转不居的豁达与洒脱;以及对物质利益的淡漠,对世俗、庸众的拒斥,对往日故乡的张望等等。可以说,这同主人公把玩孤独把玩无奈是相辅相成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惟其如此,也才不至于沦为一般所说的“拿无聊当有趣”。总之,村上的小说为我们在繁杂多变的世界上提供了一种富有智性和诗意的活法,为小人物的灵魂提供了一方安然憩息的草坪。

    读之,我们心中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导和释放,最软弱的部分得到鼓励和抚慰,最孤寂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顿,最隐秘的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那是茫茫荒原上迎着夕晖升起一股袅袅炊烟的小木屋,是冷雨飘零的午夜街头永远温馨的小酒吧。

    我甚至突发奇想地觉得,村上春树的作品尽管形式上明显受到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但骨子里却透出东方古老的禅意。在某种意义上,乃是禅的现代诠释。

    读过村上一篇名叫《电车和电车票》的短文吗?“我”最后采取的态度是以“无心无我”的境界乘车:既然怎么努力车票都要丢,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让它丢好了。引申言之,既然孤独和无奈怎么都排遣不掉,那么不再排遣就是,把玩之可也!…… 一般说来,相似的东西才能用于类比,也就是说相似性是可比性的前提。

    而村上的比喻则一反常规,完全不循规出牌。如盘子和行星、衣服和彗星、宾馆和狗、鸵鸟蛋和电话机、耳轮和钞票,这一对对之间几乎找不出任何相似性,莫如说其差异性、异质性倒是巨大的。

    而村上妙就妙在利用差异性和异质性做文章,经过他一番巧妙的整合和点化,我们非但感觉不到牵强附会,甚至会漾出一丝会意的微笑。一般比喻是“似是而非”,而村上的比喻则“似非而是”。

    其实这类比喻也是一种夸张,一种大跨度想象力的演示。而这又是文学创作中较难把握的一种修辞,它既要在常理之外,又须在常理之中。

    大致说来,日本搞文学的人算是比较老实的,不那么想入非非,自古以来就不甚中意李太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如今这位村上春树却是远远走在了他的祖辈的前面。

    你能找出第二个手法相仿的日本作家吗?当然,西方作家中是找得出的。如昆德拉就说某人眼睛的忽闪像车窗外一上一下的雨刷——村上受的不是他的母国日本而是西方同行的启示。

    不管怎样,村上弄出了一种一看就知是村上春树的“村上文体”。港台。

    二、村上春树的17岁作文

    17岁的田原不是个快乐的男生,相反,他忧郁。

    刚刚升入高二,每日在数学方程和物理法则中挣扎。其实,他喜欢的是文学,额,这个词,有点宏大吧。

    或者说,他喜欢自己静静的翻些闲书,小说,散文,历史杂记之类的。但是,文理分科时,他还是选择了理科。

    因为爸爸的一句话,男孩子家的,读什么文科啊,叽叽歪歪的。爸爸是电表厂的工人,在旋转电表中度过大半生,在他看来,有个技术比长篇大论来得实在。

    可以预见的是,田原的成绩不算太好,他始终提不起兴趣去钻研数理化,平庸的成绩让他更加不开心。田原化解不开心的办法是跑步。

    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后,在晚自习之前,有一小时的自由时间。田原就用来跑步。

    围绕学校后面的大操场,甩开步子,跑个三五圈,在极度消耗体力的过程中,心中的不快乐似乎也淡了。这个黄昏,田原照例在操场跑步,一圈,两圈,他正投入于那种肌肉紧绷、汗水润水的状态,突然觉得脚下一绊。

    遭了,鞋带松开了,他踉踉跄跄,极力控制自己前倾的身体,惯性却还是止不住得让他撞向旁边的姑娘。“村上春树——”没等他那个对不起说出口,就听见姑娘清脆的声音,还带着点惊奇。

    “蠢树?”田原脑子里浮现出这两个字。他觉得自己这时的样子确实很窘吧,但也不至于是一棵蠢树啊。

    许是看出来田原的尴尬,姑娘又重复了一遍“村上春树,一个作家的名字。”田原看清了姑娘的样子,她有一双细长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让他想起,四月正盛的樱花。

    就这样和这个姑娘认识了,田原渐渐知道,她叫蒋小和,是隔壁文科班的。蒋小和是一个喜欢文字,爱好阅读的姑娘。

    两人短短的交谈,竟然有种淡淡的惺惺相惜。最后,田原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村上春树是谁呀。”

    蒋小和忍不住笑了,“哎,亏你还自诩文学爱好者呀,连村上春树的大名都没听说过。下次,我带一本他的书给你哦。”

    田原被她的轻微的调侃弄得不太好意思了,他的脸有点灼灼燃烧的感觉。他想,一定是刚才跑步太用力的缘故。

    蒋小和没有食言,转天,她带来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她在黄昏时分的操场上,遇上正准备跑步的田原。

    “嘿,给你本书。”他有些激动,小心翼翼把那本书捧在手中,然后听蒋小和讲这个作家的故事。

    田原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叫村上春树的作家,是个日本人,很有名的。“那么,你为什么冲我喊村上春树啊?”田原还是不解。

    “因为觉得你们长得很像啊。”蒋小和嘻嘻地笑了。

    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田原去百度了村上春树。看到尊容的刹那,田原有些失望。

    村上春树长得真一般啊,他有点小小的难为情,被一个女孩子这样形容。但不知怎的,又有点小小的激动,因为村上春树是个大作家啊,而且是蒋小和介绍给他的。

    以后的日子,蒋小和会经常借一些书给田原看,这些都是学校小小的图书馆里没有的。田原听蒋小和谈论那些作家的名字如数家珍。

    每次讲完后,蒋小和就会谦和的笑笑,那弯起的细细的眼睛,像樱花。蒋小和借给田原的一本《枕草子》中,有个书签,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是手绘的,带着淡淡的香,自然,这是蒋小和自己做的吧。

    下次还书的时候,田原悄悄把书签留给了自己。一个月后,学校举行了一个“指点青春,放飞理想”讲座,请了几个当地颇有名气的人物,讲讲大学填报志愿什么的。

    其中一个,是本地大学文学系的教授,蒋宇。讲座之后,田原才知道,蒋教授就是蒋小和的父亲。

    难怪蒋小和有那么多书,懂那么多知识。也是,有着樱花般笑容的姑娘,本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知识渊博的父亲。

    不知为何,田原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终日穿着蓝色工装,埋头抄电表的父亲,五大三粗的父亲。蒋小和再来找田原说话的时候,田原就支支吾吾,闷闷的,如一个瘪气球。

    蒋小和奇怪他是不是不舒服,田原只是摆摆手,说:没事,没事。其实,他的心事大着呢。

    田原本想问问蒋小和明年准备考什么大学,他也报考那所学校。田原知道自己的成绩不算好,但是他会努力的呀。

    可现在,他不敢问了。他觉得自己和蒋小和之间,隔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放学了,田原一个人坐在家中,对着镜子看自己,那张带着点忧郁神情的脸。他有一个荒凉的额头,没精打采的耳朵,毫不出众的鼻子。

    恩,他像村上春树,这个长相平庸的家伙。此时,他手里握着那枚书签,整个手指间,都浸了那种淡淡的香气,一如他淡淡的忧郁。

    后来,田原再跑步的时候,就有意避开蒋小和。蒋小和借他书,他说:谢谢,我最近忙功课呢,没时间看。

    再后来,蒋小和好像觉察了他的不对劲,两人就少了联系。高三了,功课越发繁重。

    田原每日读书,傍晚按时跑步。他发了狠劲去学习,没有人知道,这个一贯温吞如白开水的男生,从哪里汲取了强劲的学习动力。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和自己暗暗较劲。他告诉自己,你要变得优秀,出色,出类拔萃。

    他想证明给蒋小和看,证明什么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17岁的不服输的自尊心吧。每每他觉得很累,疲倦时,他就会去操场跑步,奔跑的时候,想起自己第一次遇见蒋小和的情形,想起这个爱笑的姑娘那声清脆的有点冒失的问候。

    来年七月,田原终于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

    三、村上春树作品问题

    村上的作品怎么说喃!我读了一些比如:挪威的森林 天黑以后 海边的卡夫卡

    且听风吟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舞、舞、舞 ~~~大概就只读了这些,后来又了解了一些他的经历等一类的。挺喜欢他的,在读他的作品时一读就是几个小时,感觉整个人都进去了!我看过一部作品叫《当心》是另一个日本作家写的,其中就说叫我们看村上的小说时要注意点,当心很容易进去的!!!通过我看了这几部作品都没能逃出这个圈套,感觉被其吸引了!虽然其中还是有许多地方读都读不懂但就是进去了!!!!我觉得他的作品都很经典,有很多言论我们的思维都不会这样想的!!!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去沉溺其中自己品味,你自己会有看法的,即使是觉得那不怎么样!!!!建议自己去读,体会!还有去读一些他的评论集。有帮助的!

    四、村上春树这句话怎么理解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我们可能去过,也可能一直未涉足,但森林一直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发现,然后走遍。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认识自己,就如你不知道那片属于你的森林在哪里一样,虽然它一直松涛阵阵。你还能指望所有的人都会从哪里经过?人或许生来就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天然存在的,村上春树也说过,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他或她心中的那片森林,你无法抵达。我们要做的就是春天去森林看花开,夏天去采摘一些野蘑菇,秋天去听落叶与秋风的细语,冬天去温暖枝上雪的凛冽。

    希望能帮到你,也希望你能采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