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投资大师

    投资大师

    一、

    巴菲特20%多一点,曾经连续10年时间复合收益率年均30%;邓普顿15%左右;索罗斯稍微少点,但是曾经5年年均50%;波顿17%左右.这些都是股神级的高手.以上数据是偶多年读书的印象,不是精确数据.印象中06,07年华夏基金的王亚伟连续2年都有差不多100%收益(翻倍).只有两年,恐怕只是运气.炒股票长期收益率平均水平大概有10%,能达到20年年复合收益率15%可以成名立万.普通散户中的高手差不多是这个水平.高手中的高手20%以上,但是很难撑到40年,否则就成中国巴菲特了. 举例:第1年赚100%,第2年赚100%,第3年亏50%,第4年保本,四年下来复合年收益率只有20%,可见持续每年赚20%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要说“我不会亏50%那么多”,一年内翻番也没那么常见!。

    二、投资大师们的理财有哪些方法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就借用一下文学大家的名言。

    说它最好,因为市场经济正在向前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还不慢;说它是最坏,因为大家都在寻找投资的机会,遍地是黄金,但是我们看不到,于是有人炒房炒煤,炒这炒那,一来利润比较高,二来投资实业的钱来得慢。那为什么别人能看到,我们却看不到呢?那就做个学徒,从人家的手艺开始学起吧。

    现在的投资手艺,基本上都是西方传来的舶来品,要将它套到中国,是不容易的。简单地说,投资手艺可以分为原则和模型。

    它们要适用于中国,就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其它条件不变,比如经济人假设——这个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比如市场是有效的,信息比较透明等等。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法满足这些假设,因此,原则适用的可能性还存在,模型的适用性就大大降低了。

    三、投资大师们为什么会热爱炒股

    潜意识地陶醉于人类“赌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滞留于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追求刺激、惧怕无聊、盲目自信、屡败屡战等“赌性”特征是人性使然,而几乎天天波动的“日间杂波”确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动”可以“赢利”的机会,于是,受制于本能的赌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将自己的精力和热忱放在希望能够迅速获利的侥幸心理上,对真正冷静地观察市场,对如何建立能够确保自己稳定赢利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心理反而关注不多,并往往频繁地情绪性地交易而很难耐心地等待“进退有据”的入场和出场时机。难怪交易大师威廉姆斯说:“我对交易的艺术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最近一两笔交易本身的兴趣”。

    四、价值投资的应用以及价值投资的大师级人物如何利用价值投

    一:资产结构分析,主要考虑的是资产价值的变动,而不是盈余的变动来做投资决策。

    主要考虑流动资产中存货,固定资产中房屋,土地等一些不但折旧小,而且潜在有巨大的升值可能性。还有股权投资,以及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等。

    以此来判断价值是否低估,如林奇所说的资产富裕型,巴菲特对这类股票也有点兴趣,费雪是完全不考虑这种机会。 二:通过盈余分析来判断投资价值 1: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诚信正直,这个因素三个投资大师都很看重。

    都喜欢通过实地调研来进行验证,这是他们投资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2:竞争优势分析。

    生产时考虑生产成本,即毛利率,表现在有无专利权?技术优势?规模效应?等等,这是能否领先对手的关键,波特竞争优势的最关键一环。 销售中考虑的是销售额,期间费用,销售组织,售后服务。

    盈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远远大于企业资产增值带来的影响,所以一般的沽值模型都是以盈利为基本出发点来建立的,我觉得更好的模型应该两个都考虑到,我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估值模型两个都考虑到了,后面在讨论。 三:对价格和价值的比较分析,这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不同点 1:完全通过估值来判断:巴菲特主要依靠估值与价格的比较,如果安全空间足够大,就买入。

    2:以金融圈对股票的理解偏离程度来分析股票是否有价值。企业各方面定性分析分析良好,如果对金融圈对它定价不高,费雪就买入。

    3:彼得林奇在对公司调查后,主要理解一些财务数字分析来决定买入的,也属于定性分析,和费雪差不多。 巴菲特主要买轻资产的中型公司或大型公司,他对这个公司的财务数字了如指掌,强调定量分析,是更纯粹的价值投资者。

    费雪主要买入中型的制造行业的股票,非常喜欢集中持股,然后长期持有,制造行业是他的能力圈。 彼得林奇的最大特色是钟情于小盘成长,特别是在基金还没有发觉的小盘股,然后分散投资,抓大黑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