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奥勒留

    奥勒留

    一、奥勒留为什么被称为“皇帝哲学家”

    马可•奥勒留(121 ~ 180年)祖籍西 班牙,出生于罗马的贵族家庭,幼年丧父, 从小受到哈德良和安东尼两位皇帝的宠爱, 并成为安东尼的养子。

    在优良的环境里,他 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过语法、修辞、法律和 哲学。在各门学科中,哲学对他的吸引力尤 其巨大。

    奥勒留在生活中,并不刻意地追求 奢华,一直衣着朴素,而且他还肩负了许多行政工作。很快地,他就受到整个帝国的欢 迎,他们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实现了:哲学家 做了国王。

    当罗马处于衰落的时候,奥勒留还是将 全部精力投人国事和战争中。在多瑙河畔参 加战役的间隙,奥勒留写了一本书,并且自 己命名为《给自己》,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 哲学思想提供了参考。

    奥勒留的哲学思想始 终流露着悲观的情绪,即使是死亡,他也能 坦然接受。奥勒留的思想,一方面反映出他在面临 帝国衰亡时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他企图用这些说教维护统治。

    总的说来,他 的哲学思想更唯心,更神秘,也更加充满了 悲观情绪。此外,他的哲学思想对基督教思 想的形成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马可•奥勒留是什么人

    马可•奥勒留(121〜180年),著名的 “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

    他在希腊文学、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和绘画等方面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晚期也曾是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已经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的时候成为了掌控全权的皇帝。

    此后,他便为了帝国的繁荣夜以继日地勤勉工作。作为一个体恤民心的法律践行者,他颁布大量的法令,并删除了民法当中的不合理条款。

    作为统帅,他征战四方,为平定兵患动乱而竭尽全力,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空暇,他记录下了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完成了经久不衰的《沉思录》。

    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尽管他的勤奋工作最后没能挽救古罗马,但他的《沉思录》却成为了西方历史上最感人的伟大名著。

    三、马可·奥勒留的事迹

    奥勒留于121年4月26日生于罗马,在一个很有政治势力以及富有的家庭中长大。小的时候就被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岁即升为骑士阶级(Equestrian Order),七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Salii),并在这里的到各种文化中精英的教育。真正把奥列里乌斯推入政坛的是前朝皇帝哈德良,他认养安东尼为嗣子,条件是安托宁同等认养奥勒留。

    奥勒留在161年3月7日继位成为罗马帝国皇帝,任期伊始就战争不断,并有多次自然灾害。163年他入侵亚美尼亚,于此同时传染疾病泛滥整个帝国,但他成功的把日尔曼人游掠部族赶出罗马领土。由于这些战争,奥列里乌斯在位时国库匮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渐拮据。妻子据说贞守不严,儿子们也都属乏能之辈。

    他的名言:“不对的事不用做,不真实的话不必说。”

    166年,他遣使中国汉朝,即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这是中国与罗马正式交通。马可•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公元177 年,马可·奥勒留,罗马帝国的皇帝,坐上了奔赴北方的战车。如果 121 年 4 月 26 日是他准确的生日的话,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六岁。但那时候人们通常只能活四十岁。

    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通常是没有朋友的,但马可·奥勒留拥有许多知心的朋友。直到三天前他们还在一起谈论宇宙、神灵与人生的深奥哲理。罗马城外,风把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他深情地与朋友一一握手,就像生离死别一样。他的情绪可能感染了朋友,他们请求他留下自己的箴言。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在书架上看到的《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哲学思考》。多亏他的朋友,不然我们也许就读不到这册智慧的书——它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虽然那场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奥勒留却在胜利的喜讯中撤离人世。

    四、奥勒留持有什么样的宇宙观

    奥勒留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由神决定其内在秩序的整体,所以存在着两个 原则:“我是自然所统治的整体的一部分;我是在一种方式下和与我自己同种的其 他部分密切关联着。”

    有了这两个基本原则,所有的结论也就显而易见了:对于一 切出于整而分配给我的事物,我都将满意;我不会做不合乎人群的事情,而会把全 部精力放到共同利益上面。如果这样做了,生活就一定愉快了。

    也正是因为人只是 宇宙整体的一员,永恒时间,极其渺小,因此“就要认定:除了按照你的本 性所领着你的去做,以及忍受同本性所带给你的东西之外,就没有伟大的事情 了”。“因为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

    五、求解一段文字的含义,出自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痛苦或感官快乐

    我想这是不是让我们思考,就是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快乐和痛苦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应该怎么面对它们.马可打了一个比方,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个比方就是我们在做事情时遇到的困难,我们的头脑因为受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种族历史的种种暗示,会把困难理所当然的列为是不好的东西,但是困难仅仅是一个存在罢了,是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对它进行了判断.世界上没有好,也没有坏,如果我们给各种事物各种定义、各种判断,则产生了好和坏.但是我觉得这个翻译,有些别扭,你是看得哪个版本的?有条件看英文版吧,如果看中文版的这本书,可以找找梁实秋翻译的看.。

    六、马尔库斯·奥勒留的简介

    马尔库斯·奥勒留(公元后121-180年)则属于社会等级的另一个极端了。

    他是他叔父兼岳父罗马的好皇帝安东尼努斯·皮乌斯的养子,于公元161年继位为皇帝,并且极为尊敬地追怀着皮乌斯。奥勒留作皇帝是忠于斯多葛派的德行的。

    他非常需要有毅力,因为他的御位时期是被种种灾祸所缠扰着的——地震、疫疠、长期艰困的战争、军事的叛变,等等。他的《沉思集》一书是为他自己而写的,显然是并不准备发表;这部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

    继承他的皇位的独子康莫多斯是许多最坏皇帝中的一个,但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却很巧妙地掩饰了自己恶毒的心性。哲学家的妻子福士丁纳曾被人指控犯了极大的不道德的行为(也许并不公正);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怀疑过她,并且在她死后还为她的奉祀费尽了苦心。

    他放逐了基督教徒,因为他们不信国教,而他认为国教在政治上乃是必要的。

    七、请问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提到的“神”是什么神

    《沉思录》中提到的“神”主要是以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影响下的自然神,但是思想上有一定的唯一主神唯一主宰的认识概念,不过这纯粹是从哲学伦理学角度去思考的结果,而与基督教的上帝无关。

    也就是说,他所思考的或者相信的神,指的是“真理”这一类希腊哲学的概念。马可·奥勒留那时候仍然是以罗马传统自然神宗教体系为主,但基督教已经在帝国的边远省份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他的在位是2-3世纪之间,正是基督教开始在罗马人中广泛发展的时候。但是他觉得基督徒对他们信仰的狂热和执着非常愚昧至极,因而对基督徒很憎恶。

    再加上当时地震、水灾、瘟疫、火灾、边界野蛮民族的侵略频频发生,基督徒的行为经常被指为灾祸的根源,暴民杀害基督徒便经常发生,基督徒是角斗场的常客。不过奥勒留是位深受古希腊哲学思想影响的学者型皇帝,在对异族征战的间隙,经常深刻思索世间的种种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比如认识自己的行为、责任等等,因此形成了《沉思录》一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