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孔子名字

    孔子名字

    一、【孔子的名字号分别是什么】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曾是孔子讲学的材料.他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流传发扬光大,从而哺育战国百家诸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这是孔子重大的历史功绩.。

    二、春秋思想家

    春秋思想家——孔子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曾做过鲁国的武官。

    母亲姓颜,名征在。在孔子 出生前,孔纥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儿是受歧 视的。而孔纥仅有的一个儿子又是瘸子,他很不满意,于是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 东南的尼丘山祈求天神另赐一子。

    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孔纥认为这是在尼丘 山上求来的,而且孔子出生时头顶像尼丘山,中央低而四围高,就给孔子起名为 孔丘,字仲尼。

    “仲”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所以过去有“孔老二”的 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墟顶, 故因名日丘,字仲尼,姓孔氏。

    三、孔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公元51年生于鲁国陬县(今山东曲阜东南),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是鲁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我国古人有以祖先的“字”为姓的先例 :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孙得臣, I子的姓氏也是以这种方式得来的。

    司马迁《史记》里说孔子“姓孔氏”,这是从汉代姓不分的角度来叙述上古历史的方式,正因秦汉以后姓氏无别,以氏作为姓,所以,司 迁才能说孔子姓“孔”。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陬邑大夫,有兵权,声名显赫。

    但缺憾的是,他虽权势大,十个孩子中,有九个是女儿,唯一的一个儿子却是个瘸子。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 社会里,这是让人抬不起头的事情。

    叔梁纥很不满意,决心再生一个儿子。 于是,他就和妻子来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 求神拜佛,祈求天神另赐一子。

    后来不久,叔 梁纥的妻子果然怀孕了,生了了一个儿子。 叔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 取名为孔丘。

    由于孔子还有一个哥哥,所以 他的字号是仲尼,“仲”字就是排行“第二”的 意思。这就是孔子名字的由来。

    四、孔子的故事的名字我要的是名字,内容无所谓

    孔子的故事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