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

    一、弘一法师(李叔同)当时为啥要出家,而且否定他前半生的成就呢,

    时候到了他自然就出家了,呵呵.成就不成就的,在学佛有成的人眼中都是空.你很难理解他出家,那就简单说下吧.弘一法师出家前可说是集琴棋书画于一身了,对艺术有很深的体悟,但生不逢时,当时是中国最黑暗的时候,内外都是战乱,人民苦不聊生,心中都是悲哀.这时他的心中会出现迷茫,因为艺术救不了国,舞台上表现的再好,人民有那个心情看吗.感觉这时候他的心态像是孔子当年,希望通过教育,来唤起人民心中的希望.而佛学是什么,它是研究解脱一切烦恼的学问,不管你之前是做什么的,有无宗教信仰,只要心中有了烦恼,那恭喜你,可以开始参悟佛学了. 你说对社会的贡献,说白了就体现在一个善字.他之前的很多贡献,大都是体现在物质上的,比如捐献等.艺术上确实也有很大贡献,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贡献就被无形的缩小了.而在他学佛以后,贡献就转为精神的了,教导人们乐善看开,内外清净.他自己亲口否定自己前半生的贡献并不是说那不算什么,而是和后者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位研究了一辈子小乘佛法的大师,他在一生中也做了很多的善事,很多的贡献,但当他突然了解大乘教义时,会有一种突然醒悟之感,觉得自己之前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以至有感而发说自己之前真是一无是处.这些都是站在他们自身的立场来说的,但对我们后人来说,不管是他前半生还是后半生,所做出的贡献都是让人敬仰的. 以上解释希望你能明白.。

    二、弘一法师是谁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

    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大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中年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

    他虽然逝世近四十年了,但他的声名仍为国内外人士所仰慕。 大师的前半生以李叔同(别名很多)驰名于艺术教育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

    一八八0年旧历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家庭。俗姓李,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名号屡改,一般以李叔同为世所知。

    他原籍浙江平湖,父名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会试中进士,曾官吏部。后来在天津改营盐业,家境颇为富有。

    李叔同五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有异母兄弟三人,长兄早年夭折,次兄名文熙,又名桐冈,字敬甫,是天津一个有名的中医。

    他行第三,小字三郎。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六年,一九一O年毕业回国。

    先应老友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校长周啸麟之聘,在该校担任图案教员。辛亥革命以后,他填了《满江红》一阕,表达了他的怀抱。

    词曰: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

    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徐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

    三、关于弘一法师的这首诗怎么理解临灭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应该解释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是说如果只看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是说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 “象”的说法来自魏晋玄学,是对应於“意”而言的。

    一般言之,“立象以尽意”,此是象所尽之意。有象所尽者,即有其所不尽者。

    象所不能尽者,即“象外之意”。弘一大师借著这道理来说明佛教的真理,表示佛教对真理的最高体悟,是离语言文字思维的,所谓的“语言道断,心行路绝”者是。

    故说执象(语言文字思维,这些都是“象”)而求真理,真理其实就在咫尺之间,但对胶著与“象”的人来说,何止千里? 下面是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的名言,曰: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於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

    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於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

    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参考资料:www.pkucn.com。

    四、被称为弘一法师的近代世界级大师是谁

    李叔同( 1880〜1942年),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在天津出生。

    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 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 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 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 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 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 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 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 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 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从日本留学归国之后,担任过教 师、编辑等职位,后来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取法于魏碑,笔势开 张,逸宕灵动。

    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 是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

    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 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己表述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 致也。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