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目

    中华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1999) 一个行为艺术 (另:韩寒由于某种原因迟到,参加补赛,萌芽编辑把一团纸投入盛满水的杯子,让韩寒以此为题材作文.一个半小时.于是世传《杯中窥人》) “中华杯”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2000) 扇子 “中华杯”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1) 考题一:根据下面的材料,展开联想、想象或论述,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材料:某地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 考题二:有一种向日葵是种不出来的,这就是名画《向日葵》那样的向日葵;有一种小屋是别人造不出来的,这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那样的小屋.考题三: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中华杯”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2) 题一: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着,无法进去.于是它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了.(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题二:今天谁最美丽?题三:讲台上放一台电脑,调到屏幕保护“三维变形物”(注,是windows2000里名为“三维花盒”的屏幕保护)上,面对眼前的电脑保护屏,拟题作文.-------------------------------------------------------------------------------- “中华杯”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3) 题一:有这样一个故事:联合国准备在全世界搞一次儿童征文比赛.征文题目为:“请以非洲粮食缺乏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结果这个题目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出了问题.因为西欧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缺乏”,而非洲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粮食” ;美国儿童以为美国就是世界,不知道什么叫“非洲” ,而中国等国家的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请选择某一个与故事的相关点,写一篇文字,体裁不限,题目自拟.题二:以“欲说还休”为立意作文一篇.题三:看图,自拟题意,撰写成文.“中华杯”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4) 题一: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 题二:阅读以下文字,作文: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上面休息一会儿.“中华杯”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5) 题一:我是一个盲人,独自坐在一张双人座位的靠背椅上.列车开出一小时,上来一位姑娘,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心不下.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等…… 我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走路时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 根据以上叙述,续写此文,自拟题目.要求①叙述角度必须是盲人.②必须将故事限定在旅途中.题二:我眼中的中国农民 “灵通杯”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6) 题一:一位游客在湖边散步,抬眼望去,对岸的景色非常诱人.当他绕到对岸去,透过湖面再望那一边,感到那边异常优美.他忽然两手一拍,暗自说道:“真是的!” 请根据以上文字自拟题目作文 题二:人为什么总在仰望 “特莱米雅杯”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选题(2007) 题一:以“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为题作文(不允许自拟题目,不允许写成诗歌) 题二:从小到大,收到过数不清的“礼物”,可细想起来却没有一样礼物让自己感动或念念不忘.于是想到要自己送给自己一个礼物,也许这并不困难,可是……参考资料:百度帖吧之新概念吧。

    “新概念”作文究竟是什么概念

    1、关于新概念的由来: 熟悉中国文坛或是中国文学发展趋势的人应该都听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热门词汇,而对“新概念”不甚了了的人,也许听过一批被称为“80后”的作家群,例如目前最红火的韩寒、郭敬明等人的名字。

    不论是韩寒的作品《三重门》《长安乱》,或是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都是动辄销售数十万册,甚或百万册的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目前文学书籍能卖一两万册就已经说得上“卖得很好”,从这一点看,韩寒、郭敬明作品的销售量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韩寒、郭敬明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同样在这项称为“新概念”的青少年写作竞赛中脱颖而出,并在获得大奖后声名鹊起。 除了韩寒、郭敬明这两位中国图书市场炙手可热的新星之外,新概念还造就了一群备受瞩目的新人,包括周嘉甯、张悦然(张悦然专访见明天《早报周刊》)等文坛新星,对目前中国文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

    由于“新概念”迅速打造了一批文坛新星,因此,有人称“新概念”为中国文坛上的“造星梦工厂”,“新星”们的名利双收也因此引起争议,引来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议论。 新概念 试图走出杂志市场困境 “新概念”的主要策划人赵长天,是上海作协副主席及《萌芽》杂志主编,他在近日应华侨中学之邀到访新加坡,在该校举办的作家节《人文飨宴》发表演讲。

    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赵长天说:“‘新概念’意指和学校作文的概念区分开来,相对于学校作文而言,‘新概念”主要在于鼓励年轻人追求一种新的写作观念,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由《萌芽》杂志社于1998年发起,并与北京大学等中国著名大学于1999年开始联合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参赛者锁定30岁以下的学生和青年人,赛制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由作者提交作品,再由评委评审选拔至复赛;得到复赛资格的作者赴上海参加统一的现场比赛。

    赵长天说,中国文坛一度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了1990年代,大多数中国文学刊物渐趋没落,《萌芽》也不例外。 《萌芽》杂志创办于1956年,已有近50年的历史。

    1995年,赵长天到《萌芽》担任主编,这本文学杂志的发行量仅有1万多册,当时,他不得不考虑开发市场,争取销售量。于是为了求取生存,编委会感到调整、重新发展《萌芽》的必要。

    《萌芽》于是决定改变编辑方针,选用更多适合中学生和高中生看的作品。 赵长天起初约了苏童写稿,因为相对于其他作家,当时的苏童还是较年轻的,但对于苏童的作品,学生还是觉得不是他们熟悉的生活,于是《萌芽》改而寻求中学语文老师推荐学生作文,但语文老师推荐的学生文章,学生也根本不看。

    赵长天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却不见成果之后,《萌芽》于是决定举办一个不一样的作文比赛,一方面是挖掘稿源和文坛青年作家,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吸引读者,让年轻人注意及阅读这份杂志,使到《萌芽》能够跳出市场困境。作文比赛同时也试图突破学校作文教育的模式,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和抒发情感。

    《萌芽》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旨定为“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正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较为呆板的学校作文教育。 新概念成功是因为与著名大学挂钩? 〈p.03〉社会力量打造明星作家 赵长天: 新概念 只提供了起跑点 社会力量打造明星作家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声名远播,《萌芽》杂志随着水涨船高,2001年杂志发行量突破10万份,而到了2004年底,《萌芽》发行量已达50多万,比80年代黄金时期的34万还要多出16万。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反应也越来越热烈,第一届新有4000人参加,第二届有一万多人参赛。到了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收到了来自全中国各地的七万多份来稿。

    成功 是因为 与著名大学挂钩 赵长天并不否认“新概念”的成功,也因为它借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知名高校的力量来吸引参赛者,大赛的第一和第二届承诺得奖者可以免试进入大学。虽然,第三届之后由于各校取消了文科保送制度,但获奖者仍然有机会被这些大学划归“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录取。

    换言之,和高校联合举办作文大赛,是“新概念”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 赵长天说,《萌芽》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杂志在读者群中欠缺号召力,需要借助大学名校的力量来吸引参赛者;但这一点确实对一些参赛者很有诱惑力。

    “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一共举办了7届,赵长天语带自豪的说,这项创作竞赛还是有其值得自豪的地方。 他说:“首先,它使得许多已经远离文学的年轻学子重新喜欢文学,拉近了他们与文学的距离;还有就是,它对中学的语文教育上有相当大的推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现状。”

    新概念 造就明星作家偶像? 从“新概念”走出来的“明星作家”,最耀眼的非韩寒与郭敬明莫属。对他们两人来说,也许,“新概念”的最大“意义”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韩寒成为职业赛车手 1982年生的韩寒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从2000年5月初版发行至今,销量超过100万册,意味着他。

    新概念作文第一届获奖作品

    总想写些关于梵高的文字,总也觉得无从下笔.“朱雀演绎”南新区艺术月的第一项活动是04级美术学学生的写生作品展,在一幅幅布面油画中走过,不相干的主题,却突然间,想起了那个用热烈的色彩演绎自我呼唤生命的艺术赤子的灵魂.于他,我只是一个瞻仰者,而于我,他却是一个奇迹.当感觉一旦向你袭来,任谁也无法阻挡的,何况,或者原本就不曾想去阻挡.人的奇妙在于别人看透的,自己总觉得不懂,而别人所未解的,其实却早已在浑然不觉中参悟了.他不是这样的人.他总在质问的是自己,因为无处告白,无处倾诉,他的才华早被压抑的几近变形.幸而有色彩.上帝是明智的,也是公平的,他的毁灭总附带着恩赐,如同他的温柔总暗藏着阴谋.但我们不懂,我们总也弄不清是该喜极而泣还是悲痛欲绝.我们再超尘也脱不了自己的实质,再非凡也还是一个人.于是痛着吧,前人在讲,总不会一帆风顺的.于是我们也乖乖的听话,做规规矩矩的下一代.全因了我们的无知!幸而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人突兀出来,作精神实质的推崇者,说了我们潜意识里存在已久却存留到已不会表达的语言.可笑的,他们生前总苦郁,而身后事已无关.记得范增曾有一篇文章题为《梵高的坟茔》的,写到了他对于梵高的崇敬,但文字里我却更多地读出的是一丝丝悲凉的哀伤.最美丽的才华总是压抑中爆发出来的吧,而且,没有经历过压抑的人,多半难懂得其中真意.当时的梵高,需要的其实只是别人的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而已,但他没有得到,他的苦或许有人知但却是无人可解,直到久远以后的现在.人们自以为了解了他,蜂拥而至的人群挤向他的作品,当一幅幅曾为人所不齿的作品以天文高价拍卖出售时,那些举起手中号牌的人们,又有谁真正懂得《红色的葡萄园》是怎样表现出了他的想法?我们总是相信权威,而且我们也总爱人云亦云.或许,当初只是某个所谓的权威在他的画面前站了一下,自以为聪明的附庸风雅的人便一拥而上.他的画作得到了如此多的青睐,但此时的他已经不在也不再了.已经时日久远了,我们却还是没有懂,单单只从那喷薄欲出的色彩中听到一种强烈的呼喊.良好的文化修养、多方面的知识,这似乎是文艺评论的必备前提,但是真的有用吗?当你看着他的向日葵突然间默默流泪了,当你看到他的鸢尾突然间感觉世界静止了,当你看到他的星夜突然间就像去奔跑了,当你看到他的自画像突然间开始自嘲了,比什么所谓理论强去百倍.他被归于后印象画派画家,而且是野兽主义艺术与表现主义艺术的先导.但在他落下粗犷的笔触时,只是在抒发他的压抑,别无他.我们没有能完全读懂他,但是总有那么一种感觉在告诉我,这世界的某一处,某一时,一定会有梵高的后裔.一切矛盾一切因果一切轮回总是无语的,我们却真真切切的听到音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