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肖洛霍夫

    一、肖洛霍夫是当代什么学家

    肖洛霍夫(1905-1984),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个人经历和创作活动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 了前苏联国内政治和文学的关系。肖洛霍夫出生于顿河沿岸一个职员家庭,国内战争期间参加过武 装征粮队。

    1924年发表短篇小说《胎记》,被接纳为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专业作家。 他的早期作品大都收在1926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中。

    1926-1939年的14年时间,他写出了长达四部的巨著《静静的顿河》。他从1931年起担任《十 月》杂志的编委,1932年加入共产党,同年写出他的第二部长篇名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该 书及时地反映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他于1934年出席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1937年成为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年出席联共第18 次代表大会,同年被选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

    卫国战争时期,他以《真理报》和《红星报》等报的 军事记者身份奔赴前线,写出不少杂文和特写。 1956年以后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一个人的遭遇》 (1956)、《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1959)和《他们为祖国而战》。

    先后获得 过列宁奖金、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赫鲁晓夫当政以后,他一直是苏共中央委员 和作协理事会书记。

    他在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剽窃的理由有哪些

    在《〈顿河〉急流》这篇文章中,索尔仁尼 琴提出的根据是:第一,作为一个学历浅、经 历不广的20多岁的青年,当时是绝不可能写 出那样有广度和深度的鸿篇巨制的;第二,全 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很不平衡,体现出不是一人的创作风格,其中“真正有艺术价 值”的部分是从哥萨克作家克留柯夫那里抄袭来的,包括第一、二卷的95%和第三、四卷 的70%。

    而那些空洞的政治宣传才是肖洛霍 夫自己写的。据他称克留柯夫是当时有名的 作家,其作品曾受到高尔基的推崇,作为哥萨克作家,他对自己本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熟 悉,而且他本人曾经在顿河军团服役,是《静静的顿河》所描写的许多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当时他把手稿放在一个铁皮箱子里,但因战乱而遗失,肖洛霍夫从其岳父——即克留柯 夫在顿河军团的战友处得到了手稿。 后来在 《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肖洛霍夫是剽窃者,叶赛宁是神经过敏者》的文章, 又报道了对在司法部司法鉴定局工作的笔迹鉴定专家鲍里索娃的采访,此人对记者说: “我参加了肖洛霍夫的笔迹鉴定,百分之百地 相信他不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

    ”。

    三、索尔仁尼琴为什么说《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剽窃的

    但几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肖洛霍夫读 了他的剧本《胜利者的盛宴》和小说《在第一 圈里》后非常生气,于1967年9月8日给苏联作协书记处写信,信中对这两部作品进行 了严厉批判,并且说:“我有一段时间对索尔 仁尼琴形成这样的印象,觉得他是一个患夸 大狂的精神病人。 是不是他过去坐过牢,没有经受住严酷的考验,精神失常了。

    如果是 这样的话,那么不能信任这个人,把笔杆子交给他。”“而如果索尔仁尼琴精神正常,那么他 就是公开的和凶狠的反苏分子。

    在这两种情况下,索尔仁尼琴都不应待在苏维埃作家协 会的队伍里。我无条件地赞成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作家协会。

    ”索尔仁尼琴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后,怀恨 在心,便对他所“敬仰”的“不朽的《静静的顿 河》的作者”发起了攻击。索尔仁尼琴在回忆录《牛犊顶橡树》的“补充五”里叙述了策划 和写作《〈静静的顿河〉的激流》一书的经过,并且又根据道听途说,提出了小说“作者”的 新的人选。

    索尔仁尼琴写道,听一个老哥萨克说,他不仅不怀疑肖洛霍夫从克留柯夫那 里“偷了”《静静的顿河》,而且知道接着把这部小说写完、后来又写了《被开垦的处女地》 的是谁,这就是肖洛霍夫的岳父格罗莫斯拉夫斯基。索尔仁尼琴还特别注明,格罗莫斯 拉夫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肖洛霍夫发表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时还活着,而在他死后的20年肖洛霍夫没有发表一行字。

    他这样说,不仅是要否定肖洛霍夫是《静静的顿 河》的作者,而且要说明其他的作品也不是肖洛霍夫写的。可惜他在编这段天方夜谭式的故事时没 有调查一下,不知肖洛霍夫的岳父死于1939 年,这就露出了马脚。

    直至20世纪90年代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再也提不出具体 人选的情况下还说,《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在国内战争中崭露头角和随即在战争中死亡的文学天才”。 就是说,只要能把 肖洛霍夫排除在外,谁当小说的作者都行。

    四、你认识肖洛霍夫吗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家。

    他生于顿河地区一个哥萨克农庄,父亲做过多种工作,家庭生活窘迫。他6岁时开始读书,因国内战争,读完四年级便结束了学生生涯。

    1920年,顿河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他开始了独立劳动生活。1921年,他成为顿河粮食委员会办事员。

    1922年,他到莫斯科,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写作,并参加共青团作家团体“青年近卫军”,受到很好的文学训练。 1924年,他回到故乡,两年后发表了20余篇有关顿河的短篇小说。

    1927年完成《静静的顿河》的第一部,获斯大林文艺奖,并成为世界文坛的焦点。1941年他参加卫国战争。

    1956年发表《一个人的遭遇》。1961 年后当选为苏共历届中央委员。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4年逝世。

    肖洛霍夫是 20世纪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五、为什么说肖洛霍夫在文学界具有独特的地位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年)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还因为他的创作像俄罗斯古代的编年史似的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苏联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更因为他的承前启后的艺术成就把苏联文学推向了世界。

    1965年由于“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的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22年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以自己在国内战争时期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为素材,描写顿河流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 从1924年到1926年,相继发表了《胎记》,《死敌》,《看瓜田的人》,《人家的骨肉》和《浅蓝色的原野》等二十多部中短篇小说。

    这些作品后来汇成一集,即《顿河故事》。1925年肖洛霍夫又回到故乡维约申斯克镇,开始创作他一生的力作《静静的顿河》,历时15年,直到1940年才最后完成。

    从1929年至1930年,全部身心地投身于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根据亲身参加这场运动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了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1932年)。肖洛霍夫以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所展现的这段苏联社会的历史不仅具有认识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人侵苏联,肖洛霍夫同许多苏联作家一样,投笔从戎,上了前线。 战争期间,他写了大量通讯报道,发表了短篇小说《学会仇恨》(1942年),并着手创作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1943年)。

    战后年代,肖洛霍夫的创作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解冻”思潮中,他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卜1957年)开创了苏联文学,特别是苏联军事题材作品创作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