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对长征的评价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扩展资料: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

    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征的意义,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的

    对长征的评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