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秦观诗词踏莎行

    作品原文如下:

    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

    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

    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

    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

    词句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小结:

    1《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2作词背景: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

    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3感情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秦观诗词踏莎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