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白写的诗指谢玄还是谢安

    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

    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

    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

    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

    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

    “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

    《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

    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

    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

    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

    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

    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

    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

    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

    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

    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他喜爱歌舞、山水。

    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

    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

    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

    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

    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

    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

    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

    “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

    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

    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

    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

    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

    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

    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

    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李白写的诗指谢玄还是谢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