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文天祥的《正气歌》

    四、【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

    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

    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

    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

    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21岁考中状元,主战拒降,屡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

    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

    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

    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

    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

    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

    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

    正月十九日,朝廷临危授命临安知府文天祥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

    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

    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

    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

    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

    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

    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

    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

    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

    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

    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

    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杀害,终年48岁。

    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文天祥的《正气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