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全文

    原文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秦风·无衣》。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

    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诗词赏析

    《国风·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全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