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张璁的主要成就

    整顿吏治 地方官为贿赂京官,搜刮民财,以至篓挞诛求,民穷无法生活,那有不为盗的。

    张璁认为,治国之道,以爱民为先,愿治之君,必严于赃禁。

    贪墨成风,其根源在于内阁。

    内阁是政本所在,即最高统治机构的核心。

    内阁贪赃,则部院和地方就肆无忌惮,无所不贪了。

    张璁对吏治进行了整顿。

    如调整内阁翰林,加强科道官员对官吏的监督。

    在他掌都察院时,严监察制度,重法司之权。

    他先后两次罢黜、更替了不称职的御史和巡按御史25人,并申明宪纲规定: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领、各道监察御吏、吏典,但有不法等事,许互相纠举;监察御吏巡历所至,不许地方官出郭迎接;巡按不许带人马随行,凡设彩铺毡无名供馈之属一切不用等等。

    清理勋戚庄田,罢撤镇守太监,严革贪赃枉法,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改革科举之弊,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以及整顿军队团营等,均是其改革措施的荦荦之者。

    但是政治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改革者不免招来许多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和非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张璁的权威影响增大,而嘉靖皇帝在经过大礼仪斗争的洗礼和年龄的增长,皇权意识提高,对张璁也不无猜疑,怕他专擅而有损皇帝的独揽朝纲,几次都因为慧星出现,嘉靖皇帝怀疑大臣擅政,于是恩威兼施,或挥之即去,或招之又来,嘉靖皇帝的喜怒无常,加之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和阻挠,而张璁的所作所为一直被既得利益集团视为政敌。

    如当时的南京御史冯恩,上疏请斩张璁等三奸。

    那时哈雷彗星当天,冯恩比张璁是根本之彗,汪宏是腹心之彗,方献夫是门庭之彗,并说三彗不去,百官不和,庶政不平,虽欲弥灾,不可得已。

    嘉靖皇帝见疏大怒说:冯恩非专指张璁三臣也,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

    ”(《明史·冯恩传》)那时诋毁张璁的人,实在不少,这对张璁的改革必然带来很大阻力。

    致使张璁宦海浮沉,命途多舛,在入阁辅政的七年间四起四落,大大影响了张璁改革的积极性,其遭际在明代阁臣中也是少见的。

    改革宦权 明代全国各省和重要城镇派出镇守太监,掌握军政大权,形成了宦官全国统治网络。

    宦官专权乱政也是明代的一大祸患。

    他们依仗皇帝,结党营私,大肆搜刮,陷害大臣,草菅人命,英宗时宦官王振擅权,国几倾覆。

    武宗间,宦官刘瑾专权,势焰天下。

    镇守太监不仅职掌军事、行政、监察、司法等大权,而且以报效朝廷为名,巧立“进奉”、“孝顺”等名目,残酷盘剥人民。

    武宗时各地都有定额“进奉”的银数。

    世宗虽知其弊,但惜其“进奉”而不决。

    张璁便一再向明世宗陈述镇守的流毒,极力主张革除镇守太监之制,为了确保革除事宜的顺利推进,张璁与世宗单独面议,或用密疏进言,使与镇守中官有密切联系的内廷宦官不能从中作梗。

    世宗在单独召见张璁之后,仍然犹豫不决,张璁又上密疏,催促世宗采取断然措施,将其革除。

    其疏言:“伏蒙皇上独召臣于平台面议,所以臣密切勤恳,实出血诚。

    已荷垂允,未见实行。

    今因密谕下问,敢再冒昧上陈,伏乞圣明断然为之,使百年流毒一旦顿除,四海生民从此乐业矣。

    (《议南京守备催革各处镇守》,《明经世文编》卷178。

    )”

    从革除的过程来看,张璁采取了不事声张和渐进的革除方式。

    嘉靖十年(1531年)闰六月,大规模的革除活动全面展开,浙江、两广、福建、独石、永宁、万全、等处的镇守中官因“贪纵害事”皆被裁革(《明世宗实录》卷127)。

    这与当时大规模裁革冗官是同步进行的。

    不久,陕西、四川镇守太监以“贪肆”亦被裁革(《明世宗实录》卷129)。

    这次集中裁革的主要是分布于内地的镇守内官。

    把边镇镇守中官放在了最后革除。

    张璁对镇守中官的革除真正清除了长期以来镇守太监乱政害民之弊,使被镇守中官扰乱的地方政治趋于有序。

    史称在明朝,只有嘉靖期间没有出现过太监弄权把持朝政的局面。

    范守已认为张璁此举乃“千百年颂功为不穷(《宪章外史续编》卷2)”;何良俊认为张璁勇于担当革除镇守中官的重任,是其他得君最专者所不能比拟的,言:张璁“取回各省镇守太监,他人虽得君最专者,亦不肯如此担当”(《四友斋丛说》卷8);蒋光彦在万历末年也说:张璁“归而后公相者,经济万不如公。

    去公六十七年,四方无貂珰之扰,默受公赐而晏如,不知今寓内始人人扼腕而思公矣(《光绪永嘉县志》卷26)”。

    明朝人李乐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对嘉靖前期革除镇守中官的积极作用给予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言:  世宗皇帝继统,年龄虽小,英断夙成,待此辈不少假借。

    又得张公孚敬以正佐之,尽革各省镇守内臣,司礼监不得干预章奏。

    往瑾时,公卿大臣相见,无敢抗礼,甚有拜伏者。

    自张公当国,司礼以下各监局巨珰,见公竦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张爷”呼之,不动声色,而潜消其骄悍之心。

    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见闻杂记》卷11) 张璁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留给后世一份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弘扬文章。

    作为布衣出身的宰相,在温州民间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瑶溪创办书院,去过茶山、仙岩、江心屿等地,对这里的人民与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在张璁笔下有罗峰书院的风景:“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

    松菊已变荒芜径,?壑更添吾伊声。

    ”(《罗峰书院成》)有茶山的秀美风光:“我有山东一亩宅,还忆山西五美园。

    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

    ”(《游五美园》)有仙岩的奇美美景:“落日在招提,山深藏古洞。

    水落正石出,穿岩入其空。

    绝壁合欲倾,观天如望?。

    飞流泻中潭,山根似浮动。

    ”(《仙岩洞》)有江心寺的江浪景色:“烟波渺天际,孤屿天悠悠。

    浩荡疑非世,登临况属秋。

    霞标双塔迥,浪挟众山浮。

    露白蒹葭老,凌风生我愁。

    ”(《江心寺》)

    张璁曾描写温州瑶溪的山居生活:“自汲龙潭水,长烹雁荡茶。

    客来无一物,篱豆始开花。

    ”“自分布衣久,为园种木棉,山妻听蟋蟀,抒袖夜无眠。

    ”(《山居二首》)在他的诗里,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寄情山水草木,激情抒怀的美感:“寒枝自许风霜傲,细蕊惟堪晚节香。

    ”(《观菊》)“碧桃红杏不须猜,雨露无私次第栽。

    玉蕊芙蓉带甘菊,也应无日不花开。

    ”(《种花》)“两山夹深谷,溪流到处闻。

    登高息川上,尊酒此乐群。

    ”(《川上吟》)

    在张璁的诗词里透露出诗人强烈的政治抱负与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感。

    当他在“大礼议”初期受阻时,发出长叹:“独怜知已少,只见直躬难,若问唐虞治,终期白首看。

    ”(《赴南京留别诸友》)在创办书院时寄托情怀:“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

    青衿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

    ”(《罗峰书院成》)“信是此行天下独,只因日月卧云根。

    ”(《游五美园》)张璁毕生好学,撰著颇多,存世的有《礼记章句》八卷;《周礼注疏》十二卷;《仪礼注疏》五卷;《杜律训解》六卷等著作。

    嘉靖十六年,他还独力编纂《温州府志》。

    从这些著作中,可以了解到张璁的生平、性情、学问和功业。

    张璁的主要成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