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变化的古诗有哪些

    《泊岳阳城下 》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译文:

    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

    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近百层。

    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鲲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柳梢青》

    袁去华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译文: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笛曲。

    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

    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译文: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

    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

    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垂钓

    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注释:

    1.“临水”之“水”和“江叟”之“江”均指浔阳江,即长江在九江市的一段。

    2.甲乙第:指科举考试录取时所评定的等第,第一等为甲第,次等为乙等,应考中式称为“登第”。

    3.承明庐: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4.浮生”即人生。

    “外事”指世事;“盈虚”意即圆满与空虚。

    知识延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关于变化的古诗有哪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