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

    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一般是指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以及山东蓬莱市蓬莱阁(或山西永济鹳雀楼)。

    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与江南三楼分别齐名,然后时至元末明初,鹳雀楼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片废墟及人们心中无限遐想,直到21世纪,在山西省旅游局和永济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复建鹳雀楼工程得以展开,但是逝去的永远失去了,即使复建的再完美也终不及原件的万分之一,鹳雀楼的四大名楼美誉已然名不副实,无奈让贤。

    但在一些通晓史实、遍读论集的专家学者看来,鹳雀楼依旧是中国四大名楼,不过,那也只是存在心中的鹳雀楼罢了。

    上世纪90年代,国家邮政部门根据历史资料对外发行《中国历史名楼》特种纪念邮票,鹳雀楼由于建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官方认定是中国北方标志性楼宇建筑,位列四大名楼,但此时鹳雀楼早已遭受巨大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故址都几经变动,图样无从参考。

    国家邮政部门无奈选择面朝豪迈大海具有悠久历史的蓬莱阁增补进中国四大名楼。

    后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四大名楼纪念邮票 间接认同了上述说法,认定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这四座历史悠久的楼阁为现代意义所讲的四大名楼。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

    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北方第一阁(楼)蓬莱阁(因苏轼的《海市诗》及传奇神话《八仙过海》闻名遐迩)、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越王楼(因杜甫《越王楼歌》而闻名天下)。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汉的蛇山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

    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

    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

    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

    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

    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

    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

    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

    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

    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

    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

    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巍然耸立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2] 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在南昌他别无建树。

    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蓬莱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作为备选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

    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

    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

    蓬莱阁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

    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将唐代渔民所建的龙王庙移至丹崖山西侧,在原址始建蓬莱阁,“为州人游览之所”,并著《蓬莱阁记》。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苏东坡知登州军州事,虽在任五日,却挥毫走笔,瀚墨流芳,遂使蓬莱阁得登龙门,成为天下绝胜。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它作为备选之一,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

    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

    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毁于兵,仅存故址。

    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

    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

    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

    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副”,数百年来给人留下无限遗憾。

    [8] 由于原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