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焦传生先生是谁

    焦传生先生(1926——1999),号无砚斋。

    山东章丘焦家庄人。

    世代缙绅,名门望族,自幼家学有承。

    1948年毕业于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又称国立西北大学)法政学院。

    欲赴美留学,值解放,未成行。

    又入山东大学进修中文。

    焦传生先生学富五车,自许甚高,然时乖命骞,不得展伸抱负。

    解放后,唯得在中学任教。

    生性耿直狷介,不容于俗,1962年辞职返乡,效诸葛武侯,躬耕垄亩,唯以读书自娱,治学不辍。

    乡居十数年,才不得用,志不得伸,而先生称之“有幸”,谓其能“读所欲读,为所欲为”也。

    (《说文释例举要》后记) 1978年平反,摘掉右派帽子,受聘于山东淄博第六中学任教,时年已五十一岁。

    自天命之年,先生不复他务,专心于教学与治学。

    1980年,时值国家欲全面恢复法制制度,先生受聘于淄博周村法律顾问处(后称律师事务所)为顾问,几废40年之专业之学,于此时偶得见用。

    然亦难趁先生之愿矣。

    先生应聘任中国甲骨文书法研究院院士、孔子故里书画研究院院士、国际文人画家总会常务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川夫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淄博市周村区作家协会顾问(等。

    皆借名之虚职,不得不应付耳。

    1999年5月27日,先生病逝,享年73岁,如孔子数。

    哭临者数千辈,皆称学生。

    先生治学广博,学养精深,于经于史,无所不及,尤精于文字之学。

    有感于文字之学的攻治之艰,入门之难,先生“不避壮夫不为之嫌,甘受下地狱之苦”,积三十年之功,撰成《说文释例举要》一部,洋洋累四十余万言。

    1997年由青岛出版社付枣刊行。

    先生著作以汉许慎《说文解字》为依托,按六书体例,以“四体二用”为序,结合后人学说,更参以清末以来出土之甲骨及金文文物,逐字探究中华文字之源起流出。

    补许氏之阙遗,裁许氏之舛误。

    自此,中华文字之学,山外成山,段、桂、王、朱之后,蔚然又一大家。

    然如今文字之学式微,先生之功,尚待有识。

    先生既学有家承,且精于文字之学,其书法造诣水到渠成。

    五岁学字,七岁临帖。

    入手颜柳,后习右军,于《玉版十三行》、《兰亭序》用功甚多。

    中年后,结合对古文字学的研究,专攻篆书诸体,“诸凡甲骨、鼎彝、石鼓、秦诏版、新莽诸器款识,皆所旁及,然终以小篆为归,卓然成家”。

    (孙青云、韩桂芳《焦传生传略》)。

    199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四体书格言警句选》,书家为沈鹏、欧阳中石、夏湘平与先生,先生分担篆书部。

    另书有《篆书唐诗八十首》,由青岛出版社于1993年刊印。

    其书作,散存各处,其学生王村毕研庭搜罗最丰。

    尤为可贵者,青岛出版社所出版先生之《说文释例举要》,为先生手稿影印本。

    原稿系先生费时五载,一字不苟,手写而成。

    与内容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堪为书家字范。

    先生善楷、行、篆,稀有草书,未见书隶。

    其书体,帖气重,少碑意。

    妩媚清秀,娟娟可怜,如妙龄少妇,春日登楼。

    远不似其为人之强刚。

    揣摩先生之书,不知字如其人之说何谓也。

    先生以字学自负,而于书学不敢自传,曾曰:“吾于书,小有成,称家则过。

    论书艺,今人胜于我者众矣。

    唯不写错字敢自夸矣。”然世人之目先生,称之曰书法家,而非文字学家。

    先生于闲暇时,偶弄诗词,句雅韵重,卓然明初之风。

    然先生不自以为然,多失佚。

    后集有《无砚斋诗词》。

    现可见其学生所辑《无砚斋诗词选》,存诗二十有六首。

    多为九十年代后之应酬之作,与先生之大见卓识不能相衬。

    先生教学,俨然孔子之风。

    授业弟子上千人,无不为先生之为人与学识而生敬畏。

    先生授课时,皆授颏痴目,仰望聆听,如颜回、子路之望仲尼。

    先生为师拘谨,不轻易做褒奖之词。

    然每见学生礼貌之举,必赞之。

    先生弱冠时所习英文,逾三十年而不废,以英文与人交谈,侃侃如乡语。

    以英语教学为专业之青年教师亦自愧弗如。

    唯口音略重,学生子戏谓之“章丘英语”。

    先生闻之,欣欣然而大笑,若孔夫子闻“丧家狗”之讥。

    先生于艺亦不废,雅好民歌与戏曲,篮球、乒乓球皆能熟玩,近七十岁时,犹体魄康健,行步生风,状貌类五十岁之人。

    不虞急病而逝,为人难料。

    天不假岁于贤人欤,殊为令人叹恨之事矣。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