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一、春节——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二、春节——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三、端午节——屈原投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元宵节——灯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五、中秋节——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参考资料:

    中国网-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国网-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国网-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国网-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