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林峰家庭是不是很有钱

    看完下面就一切明白了。

    当名人难,当名人的后代更难(林家三代的名人光环)

    林峰的祖父林梦飞(1909—1994),出生於台北,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曾任福建省第四专署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等职。

    解放后,历任厦门感光化学厂厂长、厦门建设发展公司副董事长,民革第六、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监委常委,第六、第七届省政协副主席。

    在儿女们的眼裏,林梦飞是慈祥的父亲。

    瞧,多幸福的一家子!

    林峰的父亲--

    林华国:林梦飞的儿子,排行第三,厦门市首批“荣誉市民”。

    现为诺林(厦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担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厦门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林华国获美国摩裏森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与妻子、儿女的合影。

    (站在后面中间的就是林峰)

    名人之后

    林华国是林梦飞的儿子,作为名人之后,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由衷感慨:做名人难,做名人的后代更难。

    他这样解释作为名人后代的尴尬处境,“你做出点东西,人家会认为你沾老子的光;您一事无成,人家则嘲笑那是纨絝子弟意料中事。

    总之,缺点都是自己的,功劳都是老爸的”。

    也许正是这无形的压力,使林华国自强不息,在房地产界树立起自己的名望,而把同样的感慨留给了正在香港影视界打拼的儿子林峰

    林家的后代似乎都在选择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的领域,创造出各自的精彩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不管各自的枝头绽放出怎样的花朵,他们都系念著为枝干提供养分、水分的主干。

    林华国说,“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麼钱财,他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就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

    “铁血将军”的柔情

    [林梦飞-这位曾经吒叱风云的将军却与小孩子极投“缘”。

    在林家常能看见林梦飞与小孩子下军棋,有时为争一棋半子,小孩子急得指著林伯伯的鼻子说话,他却不以为忤,反而呵呵而乐……]

    林华国对父亲的立体印象,是在旁人的一遍遍讲述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知道的越多,他心中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就越深。

    父亲林梦飞一生犹如传奇,他参加过北伐战争,是声名远播的叶挺“铁团”中的一位连指导员。

    他曾经孤身深入匪窝赴“鸿门宴”,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分化土匪阵营,平定武平喧嚣多年的匪乱。

    后来,由於对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极其失望,这位国民党少将策动了国民党驻闽325师陈言廉副师长起义,弃暗投明;并“利用职便”解救了不少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

    在解放厦门的炮声响起之前,林梦飞巧妙摆脱军统特务头目毛森的追捕,投奔解放区,成为解放厦门的有功之臣。

    可惜身为家中的老三,林华国无缘见证父亲那一段吒叱风云的岁月。

    在他童年的印象中,家中的“统治权”是掌握在“番仔嬷”(林华国的外婆,具有西班牙血统)手中的,他们兄弟姐妹一大群孩子在“番仔嬷”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被训练得像一个个音符,活泼却有规矩。

    父亲虽是军人,却极和蔼可亲,母亲也总是温言细语,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给孩子讲寓言故事或者一些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其中明辨是非,品味真、善、美。

    林家的民主作风让华国的夥伴们很是羡慕,他们都喜欢上华国家串门,听林伯伯讲故事,和林伯伯做游戏。

    “跟著我们姐弟喊‘爸爸’的小夥伴有一大串。”至今提起往事,林华国仍充满自豪之情。

    苦难中的财富

    [当林华国挑起一百八十斤的担子,踩著窄窄的田垄健步如飞时,他想起了四个字:脱胎换骨。

    ]

    事实上,因为林梦飞曾是国民党少将的身份,在“文革”动荡的岁月裏,他的儿女们没少吃过苦。

    在那一段岁月,林梦飞被隔离审查,林华国和其他知青一样早早便投入了社会大熔炉,摸爬滚打。

    他当过农民、做过电工、钳工,跑过供销,还曾到永定五中教过两年数学……上山下乡当农民期间,当这位被人们鄙视为“少爷”的年轻人屡经锻炼,终於用他并不健壮的肩膀挑起180斤的担子行走在田垄上时,连老农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可由於父亲的身份,回城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就是没有林华国的份。

    尽管现实是晦暗的,但林华国的心中始终亮堂著一盏灯,他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埋头苦读的身影……那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林梦飞脱下了军装,他重新拿起书本,攻读化学。

    对他而言,这是全然陌生的领域,只能从化学元素开始一个一个辨认,再由浅及深理解、演算化学公式。

    他房间的蜡烛常常通宵达旦地亮著,时间久了,桌上点蜡烛的地方居然烧出了个洞。

    凭著锲而不舍的精神,已是不惑之年的林梦飞开起了“飞达照相纸厂”(厦门感光厂的前身),并在新行业中游刃有余。

    林梦飞以自己的实践告诉儿女们,只要肯吃苦,行行都可以做出业绩。

    能不能“吃苦”成了林家儿女们比志气的一个指标。

    华国的二姐华星最早到香港,她拼命打工,积了点资产后自己开了家小制衣厂,有一次她的脚被机器严重压伤,当时是中午,怕耽误加工的活,便自己胡乱包扎了一下挨到傍晚下班才上医院。

    医生一看,脚趾骨都压碎了,她却咬著牙硬是没喊过一声苦。

    华国刚到香港时,便是在二姐的制衣厂裏帮忙,他清楚地记得那一整年,他只在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

    父亲的三条忠告

    [林梦飞临终前两天,惦记的还是别人的事,他叮嘱华国帮助一位护士解决家中孩子上学的困难。

    这竟成了父亲留给儿子的最后遗言。

    ]

    林梦飞的七个儿女,最后大部分走上了从商之路,这是他所没想到的。

    但这位开明的父亲对儿女们的选择并没有横加干扰。

    他只给他们提出了三条人生忠告:其一,诚信待人,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其二、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关爱别人;其三、各自去开辟一片天地,不必拘於同个企业,但手足之情不可忘,困窘之时要相扶携。

    父亲的忠告成了影响林华国一生的做人处事原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林华国带著一腔爱乡之情回厦门投资兴业,创办了诺林(厦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信誉第一、精诚服务”成了公司的宗旨。

    在开发“名仕御园”时,连会所的石头都是他亲自去义大利挑的,目的就是留下一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

    虽然重然诺也曾被人钻了空子,反累自身受损。

    但林华国却表示“我心无悔”,人无信不立。

    受父亲热心助人的影响,林华国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这二十多年来他捐建双十中学梦飞图书馆,捐赠各地教育、慈善、社会团体等累计近千万元。

    TVB当红小生林峰是林梦飞的长孙。

    林峰 步上灿烂星光道

    林峰是香港近几年新腾现的一颗影视新星,痴迷他的“粉丝”削尖脑袋打探他的身世,却总是所获甚少。

    殊不知,他就是林梦飞的长孙,林家的第三代。

    林峰,走的又是一条与父亲林华国迥然不同的路。

    林峰出生於厦门,小时候听到音乐就忍不住起舞,在厦门大学读书时,曾荣获校园十大歌手之冠。

    对於这个长子,林华国原希望他子承父业。

    林峰在美国留学时选读的是建筑系,但只完成了一年级课程,便回香港投身娱乐圈了。

    这多少令林华国有些失落,但他很快以父亲的宽广心胸包容了儿子的选择。

    他只对儿子提了个要求:既然是自己选择决意要走的路,就不要怕吃苦,一切从最底层干起。

    地基打不牢,哪能起高楼?

    林峰在香港无线从跑龙套起步到演主角,到在TVB台庆上夺得“我最喜爱的飞跃进步男艺员”奖……一步步走来,靠自己的汗水、实力打造出了灿烂的星光大道。

    他在《美味情缘》、《寻秦记》、《流金岁月》、《大唐双龙传》等电视剧中都有过出色的表演,成了香港无线力捧的当红小生。

    提及这个儿子,林华国脸上满是欣慰、怜惜之情,“他拍电视剧时,一天睡眠不足四五个小时,有一次我看到他骑在马上打盹,真担心他会掉下来,他却说这是见缝插针的补充睡眠法,早习惯了……”

    尽管努力以实力证明自己,但“名人之后”的身份还是给他带来了一些无奈,他曾坦承,“入行以来最不开心的是,别人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我的家庭背景,忽略了我的努力。”

    林华国沿用父亲讲故事的方式化解了儿子的委屈,他给林峰讲了一则小故事:有个诗人到乡间采风,一天他走进一个树林,看见一群孩子围成一圈就朝著一棵树扔石头,走近一看原来那是一棵柿子树,而且只有它的树上仍挂著不少果实。

    “果实招来了石头”,林华国以此告诉儿子,“有人攻击你,那证明你已经开始结果子,成功在望了”。

    如今林峰所享受的鲜花与掌声远比父亲多,家中出了个明星,全家出游都不方便,时常要避人耳目。

    但身为父母最高兴的不就是自己的儿女有出息嘛,看来林家身罩“名人光环”也是一种“痛,并快乐著”,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