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鹊桥仙-待月>是谁写的

    鹊桥仙 待月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完颜亮(1122-1161),即金海陵王。

    这首词是描写中秋待月情景之作,其词语言直朴豪爽,情感真实自然,气度非凡,为作者桀骜不驯性格的真实反映。

    -------------------------

    完颜亮,被金称为海陵王。

    曾为金藩王,后弑金熙宗完颜亶而自立。

    得位之后,又蓄谋侵宋。

    相传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远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正隆六年(1161 年)八月中秋节之即,完颜亮中秋符月不至,乃赋此词。

    完颜亮“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慦慦有不为人下之意 。”(桯史 ))其性情强横勤于进取 ,全词充满霸气 ,抒发其横厉恣肆不可一世的气概。

    上片写待月不至 ,为云所遮之貌。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银蟾”借指月亮。

    我国古代神话中有月中有蟾蜍,而月又有银辉;因而将“银蟾”比喻月亮。

    停酒停歌专等“银蟾出海”,写出对银蟾强烈的期待,盼望之切,等待之焦,跃然纸上。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句式陡转直下,热切的期待化为泡影,月亮被云遮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期待与失望强烈的反差,而作者顿时豪情顿生,怒发冲冠,因而引出下片。

    下片即写了作者为看月而欲截云的想象,字里行间也隐隐透出一股杀气,生动传神地刻画作者骄横不可一世的形象。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前两句写出作者因片云遮月而引起的愤怒与焦躁,也交待了待月心情的急切。

    后一句,则由此而产生更大的心理活动,恨剑恨之不快。

    为什么要恨剑锋不快呢?下句“ 一挥载断紫云腰 ,仔细看、嫦娥体态。”这句话交待了原因 。

    却原来要斩断遮月之云,细细地欣赏月中嫦娥的景象。

    “紫云”指被月光照射的云层所形成的彩云。

    “嫦娥”既是我国神话中月亮女神的代称 ,又在古典文学作品被视为美人的典型。

    这句话语意双关,表面要截云看月,其实骨子里却充满对南宋的凯觎,杀机顿露。

    据史载,此次中秋赏月后不久,九月初;完颜亮即起兵二十七万大兵,号称百万,分四路攻宋,完颜亮亲自率兵南下。

    当然这次出兵后,由于金内部皇位之争,金都发生叛乱。

    为早日灭宋北归,完颜亮强令将士三日内渡江南下,激发兵变。

    部将耶律元宜等率将士袭杀完颜亮,金兵不得不北撤。

    这首词有一显著特色,即毫无修饰浮夸之语,不见文词中常见的酸腐与脂粉气 ,全词之中但见朴实、自然之语,并充满英豪拔剑问天下的英雄气概。

    在我们的欣赏之中我们会慢慢体会的。

    http://poem.8dou.net/html/poem/28/poem_144194.shtml

    名称: 鹊桥仙

    作者: 秦观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为苏(轼)门四学士之一。

    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一卷。

    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

    体裁: 词

    年代: 北宋

    原文

    鹊桥仙①

    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传恨③,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④,便脚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⑥!

    【注释】

    ①鹊桥仙:此调有两体,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以为名;八十八字者始于柳永。

    此调多咏七夕。

    ②纤云句:丝丝云彩编织出许多奇巧形态,暗示这是乞巧节。

    ③飞星句:作者想象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二星,闪现出离愁别恨的样子。

    ④金风:秋风。

    玉露:晶莹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顾:不忍心回头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

    这里指日夜相聚。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参考资料:http://jysx.fjjyjy.net/xuesheng/zsly/wensi/shichi/songchi/200509/1027.html

    <鹊桥仙-待月>是谁写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