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七律)原文译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

    七律??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雄伟、壮阔、富有光辉哲理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格局恢弘,文句优美,对仗工整,典故古为今用,修辞运用双关等手法。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根据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乘风破浪,分三路抢渡长江。

    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四月二十三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起床后,手里拿着《人民日报》号外,从屋里来到了院落的凉亭里。

    他坐在藤椅上,看起报纸来。

    因为报纸上登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所以他看报纸的心情是很高兴的。

    看完报纸,也没有在院子里散步,也没有和任何人交谈,他就回到办公室里去了。

    在办公室又把报纸看了一遍,边看边在报纸上划了些杠杠和圈圈。”看完报纸他就给邓小平,刘伯承写了贺电,又写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是中国革命史一个重大事件。

    它不仅标志着反动的蒋家王朝统治彻底结束,而且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个崭新的赋有勃勃生机的新中国即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一曲振奋人心的人民解放事业胜利赞歌,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奋勇 “追穷寇” 前进的号角。

    它迎来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让我们以无比崇敬欣赏这首革命史诗:

    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以非凡的气度概括描写了气势磅礴的革命形势,形象的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

    写出了百万雄师千帆竞渡,万炮齐鸣宏伟、壮丽景象。

    “钟山风雨”象征革命暴风雨的到来之迅猛,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毁蒋介石反动集团金陵春梦。

    “苍黄”,同仓皇,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

    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一个“起”字,不仅表达了气势的雄浑革命风雨,来之快,变之速,而且仿佛看到摇摇欲坠反动巢穴——南京在土崩瓦解。

    “百万雄师”诗人不仅激情满怀赞颂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数之众,而且表达阵容雄伟。

    一个“过”字,形象地表达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气吞山河、所向披靡的气势。

    蒋介石苦心经营三个多月千里江防,不堪一击。

    颔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两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热情洋溢的赞颂解放南京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歌颂“今胜昔”南京的新生。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就是说,尽管当年建业,虎踞龙盘,气象万千,但今天人民革命,砸碎旧世界,扭转乾坤,胜过以往的封建王朝。

    “天翻地覆”形容革命气势宏大、雄伟,其革命意志之坚毅,建设美好的新中国。

    “慨而慷”即慷慨而高昂。

    因律诗对仗和韵律的要求,故将“慷慨”拆开,加“而”并以倒装。

    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句,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高度,高瞻远瞩,总结古今中外正反历史经验教训,发出的战斗号召和动员令。

    正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宜将剩勇追穷寇”是诗人针对当时国内外一些“好心人”的“适可而止”、“南北分治”错误主张而发出“追穷寇”进军号角。

    诗人以历史的典故告诫全党和人民:西楚霸王项羽,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本可以消灭刘邦,但因虚名而“仁慈”,放虎归山,使其“四面楚歌”,兵败而自刎乌江。

    不要重蹈项羽的覆辙!“宜”和“不”字,是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睿智,准确的分析严峻形势,富有哲理高度的概括和判断。

    这两句不朽名句,至今放射着灿烂的哲理光辉。

    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之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是诗人引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句:“……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原意是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为金铜仙人离开汉宫,悲伤而衰老的。

    诗人喻指苍天如果看到国民党反动派鱼肉人民黑暗统治,也会不可忍受,愤慨万分。

    “人间正道”指的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沧桑”《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了。

    诗人又以掌故形象化指出,“桑海变良田”寓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新旧更替的变革,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间正进行无可阻拦的巨大桑田之变。

    反动派必然被消灭,革命的胜利,美好的社会必然会到来。

    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是全诗形象美高度的升华,是全诗的灵魂,是对解放南京历史事件以诗化的概括和总结。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雄伟、壮阔、富有光辉哲理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格局恢弘,文句优美,对仗工整,典故古为今用,修辞运用双关等手法,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表达深邃的历史主题。

    这首不朽的佳作,它将与解放南京伟大事件,载入光辉的史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七律)原文译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