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一生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官员有哪些?

    一生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清官:

    1、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

    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

    初到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河南安阳市一带) 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

    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

    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2、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一代名臣。

    执法不避权贵,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

    《汉书》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慧于孝职。”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处置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

    而赵广汉最终遭朝廷腰斩处死的结局,更为其不平凡的经历增添了一层迷离的色彩。

    3、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

    黄霸自幼攻读法律之学,少有大志。

    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

    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总揽朝纲社稷。

    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去世,谥号定侯。

    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将黄霸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为“龚黄”。

    4、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

    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

    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

    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

    《新唐史》对他有“虽十岁未见其比”之赞誉。

    他死后武则天追赠他为大理寺卿。

    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加赠他为越州都督(一品)头衔,并特下制书表彰:“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和“卓然守法、虽死不移。

    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5、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6、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7、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街道房庄村人,房彦谦之子,唐初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

    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

    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8、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

    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9、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0、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成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

    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

    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一生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官员有哪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