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必修三唐诗五首通假字

    1. 唐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5课文原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共有三篇: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苏轼的《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 高一语文必修3、4、5的字词总结

    必修三 敕{chi}造 阜{fu}盛 绾{wan}着 内帏{wei} 盥{guan}沐 两靥{ye} 忖{cun}度 宫绦[tao} 瞋{chen}视 放诞{dan} 嫡{di}亲 咳嗽{sou}【这个嗽是一声】 漱{shu}口 纨绔[wan ku] 孽根[nie gen] 钝【dun]响 寒暄【han xuan] 朱拓【ta】 间或【jian huo] 踌躇【chou chu] 不更事【bu jing shi] 谬种【miu] 俨然【yan] 尘芥【jie] 周正【zhou] 沸反盈天【fei] 讪讪【shan] 怔怔【zheng] 蹙锁【cu] 炮烙【pao luo] 窈陷【yao] 歆享【xin xiang] 牲醴【li] 镯子【zhuo] 瘦削【xiao] 悚然【song] 形骸【hai] 驯熟【xun] 诡异【gui] 荸荠【bi qi] 攮【nang] 鄂【e] 啐【cui] 鲭鲨【qing] 脊鳍【ji qi] 蚕噬【shi] 舵柄【bing] 船梢【shao] 蹂躏【rou lin] 拽掉【zhuai] 榫头【sun] 桅杆【wei] 皮开肉绽【zhan] 高耸【song] 一簇【cu] 褐色【he] 攥住【zuan] 嗜杀【shi] 黏液【nian] 撬开【qiao] 祷告【dao] 堤坡【di po】 嬉闹【xi] 聒噪【guo] 默契【mo qi] 汲取【ji] 嚼烂【jiao] 反馈【kui] 缅甸【mian dian] 倚仗【yi zhang] 厮打【si] 消耗【hao] 自娱自乐【yu] 朝气蓬勃【peng] 夙愿【su] 搁置【ge] 泡沫 漩涡【xuan] 气势磅礴 川流不息 彗星[hui] 碧波荡漾 生机勃勃 眩晕【xuan] 战栗【i] 尘埃 踝节【huai] 无垠【yin] 纤细 伴侣 脆弱 刨根问底【pao] 撒手人寰【huan] 湮没【yan] 惊诧 栅栏【zha] 畏葸不前【xi] 五彩斑斓 目眩 鄙视 冷嘲热讽 杜撰【zhuan] 怪诞 遐想 困惑 第四册: 亲眷【juan] 嗟怨【jie] 嘱咐 尸骸【hai] 负屈衔冤 古陌 荒阡【qian] 应验【ying] 【这个是四声】 甘霖【lin】 楔子[xie] 鳏寡【guan gua] 绣闼[ta] 盗跖【zhi] 前合后偃 罪愆【qian] 苌弘【chang] 亢旱 窦娥 面面相觑 刽子手【gui] 顷刻 汗涔涔【cen] 谛听【di] 昧心 缜密【zhen] 惊愕 混账 勾当【四声】 伺候 咀嚼 繁漪[yi] 雪茄【jia] 半晌 仆人 必修五。

    3.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上的三首古诗是什么

    杜甫诗三首(登高,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蜀道难,琵琶行 蜀道难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文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戏”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册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

    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

    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

    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

    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

    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

    但诗人笔峰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要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树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

    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开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李白之所以描绘行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

    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笔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

    4. 高一的语文必背的古文及唐诗内容

    必修三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最后三段 (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五段 (既罢,归国……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 寻寻觅觅)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Ps Ms有的学校还让背柳永的两首词 雨霖铃和望海潮(必修四)

    以及李商隐的锦瑟(必修三)

    ――――――――――――――――――――――――――――――――――

    高一上――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再别康桥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一部分

    荷塘月色3、4两段

    采薇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必修三唐诗五首通假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