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歌三百首

    1. 唐诗三百首详析怎么样

    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三百首并不算最好的一种。

    首先选诗标准在今天看来封建意识形态残留较多,其次犯了大而全的毛病。只要对浩如烟海的唐诗略窥一二,便可知三百首所选其实挂一漏万。

    然而,该选本在清代作为童学蒙书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当人们普遍失去了对诗歌的兴趣时,父母们还会把唐诗三百首作为教孩子读书的教材。 以前看过的版本大都是中学教科书式的,论一首诗必先将字句用白话翻译出来,然后升华主题时,又必言及作者的身世,最后的结论,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都莫名奇妙地归为作者对人民的热爱或者对封建统治的憎恨。

    即便是田园山水诗,也免不了与时事和作者的抱负扯上关系。古书看多了,才惊觉这是对古书的一大误读。

    古人的情趣常常是审美居多,而诗也不过是言性情之物,非要有所兴寄,便难免牵强附会,歪曲诗人原意,而落入腐儒之列。 读一首诗,只需怀一颗单纯的心,才能与诗人不期而遇。

    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如此。 三月下江南,偶于无锡南禅寺旧书市场淘得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慕于编者的威望,欣然买下。

    回家一读,果然不同于俗流。似乎千年之后为诗人代言,诗人于诗中的所思所感,经他一解,宛然如在目前,诗中的风雨潇潇和诗人的思乡落寞都可闻可见。

    除了为生僻名物作注之外,余者皆不加注释。注后以一言点题,指出诗人作意何在。

    最后详析本诗做法。 分析诗的创作方法常常易于八股化,如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便因此而为一些研究者所诟病,喻守真在分析作法时,并不偏重于从章法韵律上着手,而是从诗的意境上加以点染,加上他本人典雅精丽的语言,竟可以当诗话来读。

    读前辈学者的著作,还能看到古人读书治学的遗风,即无论才情高下,总能成一家之言。言语字句间,作者一片性情跃然纸上。

    不似今日许多学者,并非为心读书,做学问只是干禄的途径,这与古人往往无心名利之闲居隐逸时才著书立说截然不同。所以也无怪今天的学术著作,要么东拼西凑,堆积资料,要么堆砌专业术语,以晦涩的学术语言眩人耳目,读者云里雾里读了半天,就是不见半点作者真性情。

    学术学西方,除了这些皮毛之外,是不是更应该把搜寻的目光返回中国古代,从古人身上这些感动我们的地方获得启悟呢?。

    2. 汉魏到唐诗歌对人生的思考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唐诗的品读 诗从何处来?

    从细雨中飘来流水声,从微风中点碎落花音,从柳絮中抽出离别意,从鸿雁中寄出思乡情。

    独守空闺,翘首倚望的思念;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壮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 最缠绵悱恻、最壮怀激烈、最悲痛哀婉、最闲情逸致、最高雅深远,尽看唐诗!

    如果说,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们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成就了一个繁盛的唐朝,整个中华文明的精华,皆浓缩于唐朝的诗书画卷当中。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却凝聚着好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简洁而又十分生动的好似带有灵性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最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首选书。作为展示唐诗的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体式非常地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作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作家。

    第三,《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例如《游子吟》( 孟郊 )、《草》( 白居易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江雪》( 柳宗元 )等等。这些唐诗意境非常地优美华丽,咏吟非常地谐和,上至垂暮的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唐诗三百首》 所选的诗取材非常地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唐诗,例如杜甫的一首《望岳》, 令人身临其境; 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唐诗,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令人感到美好,身心舒畅。《唐诗三百首》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唐诗,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五,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

    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第六,唐诗的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唐诗三百首》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等等。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真的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望采纳哟

    3. 唐天宝战争与安史之乱的关系

    唐玄宗天宝末年发生并经历了八个年头(公元755年——763年)三代帝王(玄宗、肃宗、代宗)的安史之乱,既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盛唐诗歌诗风的一个转型期。

    社会由一个富庶安康的年代,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歌也由追求飘逸、浪漫的年代,进入到一个沉郁、哀伤和面对现实的年代。

    杜甫诗歌就是这个年代的代表。它还为中唐诗歌的新乐府运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古典诗歌从此走向人民。

    唐代在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后,又发生了外族入侵,长安一度又被吐蕃占领,代宗皇帝仓皇出逃陕州,紧接着又发生蜀中大乱。从发生到平定又历时两年多,这样两次战乱加起来就有十个年头。

    杜甫在成都诗中多次说过“十年”战乱。如:“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乾。”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等,以后的岁月,又引发各地的藩镇之乱。

    杜甫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藩镇之乱却远未结束。可以说还刚刚开始,由于当时唐王朝在平息安史之乱后,为了稳定政局,安抚降将,把安史集团中的一些重要骨干如田承嗣、李怀仙等降将先后被封为节度使,致使他们拥兵自重,不服朝廷调遣。

    中国的藩镇之乱从代宗时代开始,在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是安史之乱留给后来社会的一个严重恶果。

    杜甫的一生是伴随战乱走过来的,是伴随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走过来的。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收有1439首,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收有1458首)这些诗歌绝大多数是反映战乱的,据粗略统计,其中直接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就有三百多首。

    这些诗歌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和在唐王朝内部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杜甫诗歌中都有反映,有些史无记载的,而杜诗中却有记载,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它好像是一部安史之乱的编年史似的。杜甫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光辉思想都集中地体现在这些诗歌中。

    这部分诗歌是杜诗中最深刻、最辉煌的一部分,很多爱国名篇都出在这里面。他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的许多重要事件,描写了老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各种苦难,以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安史之乱的广阔画面。

    4. 中唐诗歌的开拓与新变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

    5. TheGoldenAgeofchinesepoety急需这篇文章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was the golden age of Chinese poetry。

    In a period of almost 300 years, about 50,000 poems were composed and handed down, and more than 50 poets we re distinguished for their own works and style。 Chinese poetry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rising Tang Dynasty。

    Apart from the most famous Li Bai and Du Fu, many other poets also made enduring contributions in this period。 These poets fall roughly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landscape poets represented by Meng Haoran and Wang Wei and the frontier poets represented by Gao Shi and Cen Shen。

    Wang Changling, Li Qi, and Wang Zhihuan are other famous frontier poets。 Poetry of the mid-Tang Dynasty built on the creative output of the height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of this period mainly spoke of social turbulence and people's sufferings。 Bai Juyi was eminent as a realist poet of this period。

    He carried on and developed the realist tradition of The Book of Poetry and the Wefu folksong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inspired an outpouring of realist poetry in terms of literary theory and practices -- the new yuefu movement。 Poetry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exudes a strong sentimentality, observed in poets such as Du Mu (803-852) and Li Shangyin (813-858)。

    The late Tang Dynasty also witnessed the rise of a group of realist poets who carried on the spirit of the new yuefu movement。 Followers of this school included Pi Rixiu, Nie Yizhong, and Du Xunhe, and their poems criticized social injustices。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

    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

    《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李白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 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

    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

    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

    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The Tang Dynasty boasts the most brilliant cultural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history and is the golden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ang-Dynasty Poems,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of the Qing Dynasty,encompasses nearly 50,000 poems composed by more than 2,200 Tang_dynasty poets,a tremendous legacy of Chinese literature。 Poetry is generally regarded in the West as the most inspiring and sublime of all literary forms。

    In acient China ,most scholars compose poems。 By the Tang Dynasty,influenced b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which chose officials according to the poems and fu prose they wrote,poetry writing became more popularized,and even the common people liked reading out poems。

    AS the golden 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the Tang Dynasty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the different poetic forms of guti(classical poetry),gelu(poem with a tonal pattern and perfectio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is also called "jinti(modern_style) poetry"and falls into the two categories of lushi and jueju。

    6. 中唐诗歌的开拓与新变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

    7. 唐朝诗歌在整体上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唐诗歌三百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