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小学唐诗宋词文学常识题

    1. 小学古诗词选择题50道(附答案)

    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20、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美丽富饶,村民淳朴好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之乐的向往。

    B、三、四两句,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有不断进取的意趣。 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意思是:农民击着鼓,奏着乐一队一队地走过,原来是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社日盛会。

    D、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乡时,所以诗中含有悲观失意的情调。 2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置于巴楚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写作者借吹笛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到家乡后衣着破烂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参考答案1、A 2、C 3、A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D,C 20、B 21、D 22、C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小学语文古诗归纳MouseHappy小学语文古诗归纳。

    美图。7。

    送别诗。8。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9。描写鸟的诗:10。

    托物言志的诗:10。寓理的诗:11。

    描写太阳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3。

    描写风的诗:14。描写花的诗:15。

    描写雨的诗:16。描写树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

    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杨宇桐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七、选择题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五、按要求写诗句。 (8分)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趣味填空。

    古诗里的夏天tnj660630古诗里的夏天。“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这是诗人秦观在《三月晦日偶题》中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两句诗是赵师秀的《约客》里面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句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五绝》。夏天在诗人的诗句里显得多么有韵味,多么优美啊!小升初古诗总复习NICO的图书馆。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望洞庭(刘禹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忆江南(白居易)。

    2. 带答案的唐诗宋词元曲知识问答题填空和判断题都行

    《诗经》是我国什么主义的开创始祖/杜甫的什么诗人(现实主义)《离骚》是我国什么主义的开创始祖/李白是什么诗人(浪漫主义)词的别称是什么 (长短句 曲子 曲词 乐府 乐章 琴趣 诗余)青玉案是词的什么(词牌名)大李杜是指谁和谁(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谁和谁(李商隐和杜牧)唐宋八大家是谁(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柳宗元提倡了什么运动(古文运动)元曲即什么(元代戏曲).括号内为答案.发现 引出了很多问题来着 范围貌似变广了。

    3. 小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

    诗歌竞赛试卷一、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7、__________,内举不避亲。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二、按要求写诗题。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填写表格。

    作者朝代题目名句白居易《忆江南》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四、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

    问答题1.诗歌的分类方法有?()2.唐宋八大家指谁?()3.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指谁?()4.“初唐四杰”指的是谁?()5.《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是?()六.填空题1。 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七、选择题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

    南京C。扬州D。

    镇江3。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B。

    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

    淮海居士4。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A。应当B。

    面对C。通“挡”D。

    吟诵5。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境内。

    A。陕西B。

    内蒙古C。新疆D。

    甘肃6。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A。李白B。

    李商隐C。苏轼D。

    陶渊明7。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A。李煜B。

    秦观C。李清照D。

    柳永8。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A。辛弃疾B。

    陈亮C。陆游D。

    岳飞9。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A。欧阳修B。

    王安石C。韩愈D。

    柳宗元八、解释题八。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九.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1。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3。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十。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汉乐府•上邪》)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3。

    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4。沙上并禽池上暝,___。

    (宋张先《天仙子》)5。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

    (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6。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

    (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1---4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1。

    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2。

    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3。

    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

    4. 小学古诗词及课外知识的试卷

    一、名诗联句(20%)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谁言寸草心,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

    4. ,明月何时照我还。 5.等闲识得东风面, 。

    6 . ,白首方悔读书迟。 6.葡萄美酒夜光杯, 。

    7. ,天下谁人不识君? 7.劝君更尽一杯酒, 。 8. ,霜叶红于二月花。

    9.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用心连线(8%) 1.诗人有绰号4% 2.文学代代有特色4% 诗句 诗人 特色称号 快走踏清秋 李白 诗圣 飞流直下三千尺 杜甫 诗鬼 青春做伴好还乡 贾岛 诗囚 僧推月下门 李贺 诗仙 朝代 时代文学 代表作品 唐 词 《卜算子》.陆游 宋 小说 《窦娥怨》.关汉卿 元 诗 《秋浦歌》.李 白 明、清 曲 《西游记》.吴承恩 三、诗中修辞(8%)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名句都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和生动,给人印象深刻。请写出下面的诗句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一字开花(12%) 人们都说“舞文弄墨”之人皆是“风花雪月”之辈,意思是说会写文章的人,感情都十分丰富。

    而且很多诗句里都有“风、花、雪、月”这些字哦。试各写出3句来。

    有“风”字的诗: 、、。 有“花”字的诗: 、、。

    有“雪”字的诗: 、、。 有“月”字的诗: 、、。

    五 、学以致用(14%)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 , 。” 2.落日熔金,夕阳西沉时,你会忍不住发出赞叹: , 。

    3.当你看到气势雄伟的黄河时你会忍不住感慨: , 。 4.当你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就会想起“ , 。

    这句诗。 5.当你听到一首特别棒的歌曲时,你忍不住会说:“ , 。”

    6.我们常引用:“ , 。”告诫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7、你看到桃花纷纷落下,你会想到 1、“姑苏”就是现江西省的 ,此地有一座名寺叫 。

    5.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最常考到的古诗 文学常识

    1、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5“字与拼音(一)”)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字与拼音(四)”)4、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10“太阳与月亮”《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5、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5“劳动”)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6“冬天”《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本册共6首]一年级下册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家园”《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春天”《语文天地》读背)9、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动物”《语文天地》读背)10、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6“爱护”《语文天地》读背)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0“雨”《语文天地》读背)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2“朋友”《语文天地》读背)13、长歌行(节录)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时间”)[本册共7首]二年级上册1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秋天”《语文天地》读背)1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读一读背一背)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祖国”《语文天地》读背)附:三字经(节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10“考验”《语文天地》读背)17、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18、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4“画”《语文天地》读背)1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5“玩具和游戏”《语文天地》读背)20、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6“岁月”《语文天地》读背)[本册共7首古诗]二年级下册2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植物”《语文天地》读背)22、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5“青青的山”《语文天地》读背)2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远行”)。

    6. 带答案的唐诗宋词元曲知识问答题

    《诗经》是我国什么主义的开创始祖/杜甫的什么诗人

    (现实主义)

    《离骚》是我国什么主义的开创始祖/李白是什么诗人

    (浪漫主义)

    词的别称是什么 (长短句 曲子 曲词 乐府 乐章 琴趣 诗余)

    青玉案是词的什么(词牌名)

    大李杜是指谁和谁(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谁和谁(李商隐和杜牧)

    唐宋八大家是谁(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柳宗元提倡了什么运动(古文运动)

    元曲即什么(元代戏曲)

    。。。。。括号内为答案。。。发现 引出了很多问题来着 范围貌似变广了

    7. 诗词曲的文学常识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曲,元曲的简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小学唐诗宋词文学常识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