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代答闺梦还

    1. 张若虚代答闺梦还赏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艳丽工整,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认为,是初唐四杰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实际上,张若虚也是功不可没的一员。这首拟闺怨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诗人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2. 代答闺梦还 译文

    译文:丈夫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去驻守边关,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穿上了新衣服才感觉到了一丝春天的温暖,梳妆打扮之后推开窗子,寻觅何处有春光远处飞来的燕子放佛透过丝罗帐幕在偷偷的看她。

    画衣上绣的花把蜜蜂都引来了浓浓的春意让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我的心随着远处传来的悠扬的乐声一起飘到远方,放佛到了丈夫的身边。

    每个清晨我都盛装打扮,希望有一天丈夫能从边关归来,可是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丈夫却还没有归来的信息。夜渐渐深了,我渴望能早早的入梦,在梦中能够与丈夫相会,可是孤单寂寞,被相思折磨的我,又怎么能安然的入梦呢?你可知道,每个寂寞的夜晚,只有我一个人孤单把门扉关上。

    出自:张若虚[唐朝]《代答闺梦还》。

    原文: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唐朝诗人张若虚见闺妇思念远在战场的夫君,偶有所感写下这首诗。《代答闺梦还》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创作一首五言长律闺怨诗,共12句。

    描写思妇一天内心境变化,以景抒情,表达对边塞之人的相思离愁。由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孤寂冷清的画面。除首尾两联,其他各联均用对仗。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成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3.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的意境

    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丽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

    4.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2.诗歌表达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题: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

    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或者是:诗句借对外物的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对远征的丈夫充满了思念,盼望他早日归来。

    此外,诗人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同时,该诗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是别具一格,句句写心境。第一题: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清动人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5. <<;代答闺梦还>>;的解释

    代答闺梦还》赏析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诗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认为,是初唐四杰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实际上,张若虚也是功不可没的一员。这首拟闺怨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诗人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

    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

    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

    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又怎么有心情去欣赏这一派美景呢?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

    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

    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 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

    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

    另外,本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起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如果要将这首诗翻译成为意识流作品,那就韵味大减。好比将一个曲曲折折的迷宫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却荡然无存了。

    张若虚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仅仅流传下来两首。除了这首之外,还有一首就是广为流传的 《春江花月夜》。

    余下的诗,都在漫长的岁月中散失了。 。

    6. 《代问闺梦虚》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是 代答闺梦还 吧? 张若虚 的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春意盎然、花红柳绿。

    前两句展现了妻子送丈夫参军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在丈夫离去后深深思念,凭窗远望的画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