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孔夫子唐诗白话解读本

    1. 孔子的著作有哪些

    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著”,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可以说,孔子没有什么作品。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建人。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 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

    《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

    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可是事实上,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

    可以肯定,在许多方面他都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他的确想修订礼乐,那也是要纠正一切偏离传统的标准和做法,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屡见不鲜。

    再从《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传说来看,他从来没有任何打算,要亲自为后代著作什么东西。 还没有听说当时有私人著作的事。

    私人著作是孔子时代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2. 求白话文孔子庙堂碑

    微臣(虞世南)管理图书资料馆书籍,依次览阅了前朝历史人物的事迹,明白一个道理——至于归于超凡行列的历史人物,必须睿智,才堪称圣。

    在不可思议的宇宙环境里,总是会发生你看不到的、你听不到的、还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然而天地人——三维空间——五行“木火土金水”不停生克合化——五常“仁礼信义智”具有规律性地演绎,数不胜数经典记载着,那些超凡者的功勋和圣贤者的事迹,理所应当来表述。自发明文字,发现卦象以来,有尧禅让于舜的故事,有商汤剪灭夏桀的故事,虽总发生禅让、革命等改朝换代事件,情况都皆复杂且特殊,但却也都是惊人的相似,无不是膜拜河图洛书后在遵照卦象、执行天意。

    名在疆域内最大,握有天下愿景蓝图,确立惩罚仿效雷鸣,给予恩惠效法阳春,进而教育、领导四面八方;没在乡野销匿,没在洙水、泗水之间休闲,没被帝王文献记载,只是常跟地方小官员们交往,但其德行却与天地同广,与日月同辉;让道理学问由微弱到更加璀璨,让礼仪娱乐由荒诞到更加恪守,研究自然人类,抵达崇高境界,超越了古人,引领着未来,为历代君主楷模,遗志流芳,万古千秋;雄强啊!高大啊!原来(孔仲尼)的圣明是这个样子。

    3. 【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小故事(白话文)】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用人.孔子说:“不要用刚愎自用的人,不要用阿谀谄媚的人,不要用诋毁他人的人.”鲁哀公说:“希望您能说得再详细一点.”孔子说:“刚愎自用的人,骄横跋扈;阿谀谄媚的人,巧言令色;诋毁他人的人,满口胡言.”鲁哀公问:“为什么这样的人不可用呢?”孔子说:“一张弓,经过调试,然后才能有力;一匹马,经过驯服,然后可以精良;一个人,真诚朴实,然后可以聪明.假如一个人没有真诚,却又多智谋,那就好比是豺狼一样,是难以靠近的.《周书》中说‘为虎添翼’,那岂不是非常危险的事吗?”(《韩诗外传》四)。

    4. 唐诗《悯农》用粤语白话如何念

    锄禾日当午 wu ng ngox

    汗滴禾下土 tu tou thox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ku fu khox

    从粤语的韵脚来看,并不押韵,普通话反而押韵。 我们说很多古诗词用粤语读比用普通话读更押韵,通常是说一些普通话消失了的入声韵尾tpk以及闭口鼻韵母m。 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的粤语虽然保留了很多中古汉语(唐宋时候的汉语)的语音特征,但它并不是原来的中古汉语,因为粤语本身也是在中古汉语基础上慢慢演化的,虽然在宏观上保留的特征比较多,但是在细节上也不是绝对的所有字都是有规律的变化,有不少字音也是不规律变化,所以并不是每首诗词都能很好的押韵,而真正的中古汉语时候的韵尾标在了后面,可以看出一二四行字的韵尾都是ox。

    所以说古诗词最好的押韵感觉就是使用当时的语音,百分之百的押韵,因为诗词的要求就是要百分之百的押韵。而粤语由于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特征,在很多诗词中押韵的感觉比普通好,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甚至有反例,普通话押韵好过粤语的情况。

    普通话虽然没有了入声,也会有些字音是规律性变化的,所以我们在用普通话读诗词的时候也会有很押韵的情况,在某个韵脚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而粤语的这几个字不规律的话,就会出现悯农这首诗的情况,普通话押韵,粤语不押韵。

    5. 《唐诗三百首》的白话诗翻译

    是一大本书来的如何全本白话翻译?同名不同作家的又多不胜数。

    个人较留意的是清代的版本。由"蘅塘退士"所选的。

    1981年香港上海印书馆出版。叫:内有附一,由朱自清所记的的文章。

    (因他是名人,该会易在网上找到原文吧!不代查了)同时鲁迅先生也推一本叫的书作导读给他儿子,也可留意了。白话翻译诗,是十分困难的,因古诗尚单字意解。

    译者功力多少及主客观会生十分巨大的分野。先不理不同国文的字音意数上的不同了(英是长字,中是单方字。)

    因此。只是查"单"字也可以出现有不同字数的"字典"了!在古文翻译中只是五言翻译也可成了句译了,如何谈得上五字内的诗意?以一例:找李白的乐府诗头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0字)1)译意是:好朋友你也见过黄河的流水是从天上下来的吧!(20字)2)从限字译则成:朋友看!黄河水,雨下流河.(10字,不计",!."的)3)诗意近译则成:好友你知吧?黄河的水来自天上啊!(加了"亲和力"的,少了李白的"狂")4)简译又成:你来见见黄河水来自天!(10字的白话诗翻译,也是译者功力不足比上李白吧!)可是你须留心,不是单句。还有下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白话化得还要接下去呢。A)坦白说,你还是欣赏原句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0)奔流到海不复回(7)。

    "(李白)B)我把它译成白话同字数则成:"带眼的人看水来自天,(10)滚向大海不回头(7)。"(后译)虽也留心了李白的"狂意"。

    也近近代的白话诗。最终,请你还是欣赏李白的A吧!君不见黄河(古唐)之水(诗)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叫后人如何译"?明乎。只是短短17字便要回你那麽多,何况其他人物众多,背景性格各异,诗意深浅不同。

    以个人功力看那17字的意理,该表逹李白"率性自然的个性,以大河喝酒说志"呢!(其主旨则是四字说完,他在"借酒烧愁"中)你会不会是在"缘木求鱼"中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