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tingtanqin

    1. 李白有一首诗叫听什么弹琴,具体题目我也不知道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听蜀僧浚弹琴》-翻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这首五律写的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睿的和尚弹琴。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李白这首诗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其实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开头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慕。“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客心洗流水”一句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见《列子·汤问》);“馀响入霜钟”一句也用了典,“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之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话,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容洞箫的余音。

    2. 谁有唐诗《听弹琴》和它的赏析

    《听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伯牙子期即因琴结为知己,故弹琴有知音之意。“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全诗为: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3. 五言绝句的古诗有哪些

    五言绝句的古诗有很多,典范诗作有李白《静夜思》柳宗元《江雪》虞世南《蝉》骆宾王《于易水送人》王勃《山中》李峤《中秋夜》宋之问《渡汉江》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王维《山中送别》王维《相思》王维《鸟鸣涧》裴迪《送崔九》祖咏《终南望馀雪》孟浩然《宿建德江》王昌龄《送郭司仓》李白《怨情》李白《独坐敬亭山》杜甫《八阵图》崔国辅《小长干曲》王之涣《登鹳雀楼》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听弹琴》储光羲《洛阳道》王涯《闺人赠远》卢纶《塞下曲》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李端《听筝》元稹《行宫》白居易《问刘十九》聂夷中《田家》施肩吾《瀑布》李商隐《登乐游原》金昌绪《春怨》西鄙人《哥舒歌》孟浩然《春晓》闫江东《观云有感》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闫江东的《观云有感》等。

    4. 古诗听弹琴教案怎么写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1]。

    5. 听弹琴古诗拼音版本

    《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全文:

    泠(líng)泠(líng)七(qī)弦(xián)上(shàng),静(jìng)听(tīng)松(sōng)风(fēng)寒(hán)。

    古(gǔ)调(diào)虽(suī)自(zì)爱(ài),今(jīn)人(rén)多(duō)不(bù)弹(dàn)。

    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及鉴赏:

    刘长卿刚中进士不久,还没来得及释褐便逢上安史之乱,于是逃至江苏一带,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做了短暂的长洲尉和海盐令。这首诗大约作于这个时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刘长卿才华卓绝,却因诬陷等数遭贬谪。虽牢骚满腹,但对高洁的坚持使他不能与流俗相合,与众人为伍。

    这首诗贯穿了他对于高雅、高尚、高洁的赞美,抒发了他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以及坚持背后的遗憾与清寂。

    6. 关于雷的诗句古诗大全

    1、投翣倚床,其音如雷。——《蚊对》

    2、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雷》

    3、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雷》

    4、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沁园春》

    5、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闻雷》

    6、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满庭芳》

    7、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闻春雷》

    8、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塞下曲》

    9、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怨歌行》

    10、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春雨早雷》

    11、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登单于台》

    12、雷声却擘九地出,殷殷似挟春俱来。——《雷》

    13、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游泰山六首》

    14、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新荷叶》

    15、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雷公》

    16、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

    17、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18、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19、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瀑布》

    20、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忆江上吴处士》

    21、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杂言诗》

    22、一啸震天河汉惊,春雷滚过远山鸣。——《雷阵雨》

    23、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长歌行》

    24、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竞渡曲》

    25、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大驾西幸秋日闻雷》

    26、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四首》

    27、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蝶恋花·百尺朱楼临》

    28、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庐山瀑布》

    2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

    30、君不见,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雷》

    3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九歌·山鬼》

    32、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午日观竞渡》

    33、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声声慢》

    34、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中夜闻大雷雨》

    35、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36、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远别离》

    37、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五月十九日大雨》

    38、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沁园春·梦孚若》

    39、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满江红·汉水东流》

    40、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41、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4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3、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44、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

    45、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惊雷歌》

    46、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47、雁入长天,羌管罢、陇云愁共解鞍临水,雷惊电散,雪溅霜浮。——《木兰花慢》

    48、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49、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唐诗tingtanqin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