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望涧庭

    1. 【古诗望洞庭的内容是什么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望采纳。

    2. 【古诗望洞庭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3. 唐诗《山居咏》全文

    《山居八咏》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常达的代表作品之一。

    身闲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钟。

    啜茶思好水,对月数诸峰。有问山中趣,庭前是古松。

    晚望虚庭物,心心见祖情。烟开分岳色,雨雾减泉声。

    远树猿长啸,层岩日乍明。更堪论的意,林下笋新生。

    一室尘埃外,翛然祗么常。睡来开寝帐,钟动下禅床。

    溪浸山光冷,秋凋木叶黄。时提祖师意,欹石看斜阳。

    西来真祖意,只在见闻中。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

    心闲怜水石,身老怯霜风。为报参玄者,山山月色同。

    真性寂无机,尘尘祖佛师。日明庭砌暖,霜苦药苗衰。

    汲水和烟酌,栽松带雪移。好听玄旨处,猿啸岭南枝。

    古寺凭栏危,时闻举妙机。庭空月色净,夜迥磬声移。

    漏转寒更急,灯残冷焰微。太虚同万象,相谓话玄微。

    胡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疏柳春来翠,幽窗日渐明。

    禅心清石室,蝶翅覆花英。好听谈玄处,乔松鹤数声。

    祖祖唯心旨,春融日正长。霜轻莎草绿,风细药苗香。

    月满真如净,花开觉树芳。庭前莺啭处,时听语圆常。

    4. 赏析古诗 夏意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5. 李白的望黄鹤楼是几年级古诗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zd,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版。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你说的是这首是吗?这个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小学权的时候没学过。你是问哪一年的小学.

    6. 古诗十五夜望冃那一句是写秋季的

    如果进一步揣摩。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桂花怡人的情景,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广寒宫中,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