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的乡愁

    1. 古诗中的乡愁诗有哪些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2. 【作文,古诗中的乡愁,500字】

    倾听古诗,感受其中的奥秘;倾听古诗,感受其中的惆怅;倾听古诗,感受高兴的情操;倾听古诗,感受思乡情怀.诗仙李白,从山西太原游历归来,途中客居洛阳,在一个春风荡漾的夜晚,他听到一首悠扬的《折杨柳》笛曲,想起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人.于是,写了那首传唱千古的《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自己无限的乡思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秋风乍起,见叶落飘零,大雁南飞,唐朝田园诗人孟浩然,站在江边遥望云端,不禁睹物伤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思乡之情和写景之间浑然一体,深沉蕴藉.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他在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所作,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家是人避风的港湾,在外流浪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地,身处何时,都会想念自己的家乡,仔细口味古诗,那份浓浓的化不掉的情意,尽在其中啊。

    3. 唐诗宋词中有关"乡愁"的有哪些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春 思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简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不知这个可以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 古诗中的思乡作文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

    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 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

    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

    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

    “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读到古诗中的思乡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家人和小伙伴,回忆起了在家乡所度过的快乐的田园生活。

    5. 作文,古诗中的乡愁,500字

    倾听古诗,感受其中的奥秘;倾听古诗,感受其中的惆怅;倾听古诗,感受高兴的情操;倾听古诗,感受思乡情怀。

    诗仙李白,从山西太原游历归来,途中客居洛阳,在一个春风荡漾的夜晚,他听到一首悠扬的《折杨柳》笛曲,想起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人。于是,写了那首传唱千古的《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自己无限的乡思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秋风乍起,见叶落飘零,大雁南飞,唐朝田园诗人孟浩然,站在江边遥望云端,不禁睹物伤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思乡之情和写景之间浑然一体,深沉蕴藉。

    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他在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所作,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家是人避风的港湾,在外流浪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地,身处何时,都会想念自己的家乡,仔细口味古诗,那份浓浓的化不掉的情意,尽在其中啊!

    6. 古诗乡愁的全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出生在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父亲是一名国民党政府官员。抗战期间,举家搬到重庆。1947年诗人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由于不想离开母亲,诗人选择了后者。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1950年随全家前往台湾。1951年,诗人得到梁实秋的指点。1952年诗人从台大毕业,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舟子的悲歌》,反响不大。次年,进部队担任编译官。1956年,诗人退役,开始在一些学校教书,同时主编《蓝星》等文学杂志;同年9月诗人与表妹范我存结婚。1958年、1966年,诗人两次前往美国。1974年,诗人前往香港教书,1981年和黄药眠、辛笛等诗人会晤,相互间作了亲切的交流。1992年,他终于盼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天,他与妻子一道,回到家乡故土。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隔水观音》及散文集《逍遥游》等。

    名作赏析

    乡愁,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成千上万首诗表现的主题。然而,将之作为一个长期写作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余光中恐怕还是第一人。在他众多写乡愁的诗中,《乡愁》一诗毫无疑问是流传最广、最为委婉动人的一首。

    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

    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无尽的相思。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饰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了词语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感受,用音乐般的语言唱出了心中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风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以说,余光中的诗使得台湾诗坛的现代诗臻于成熟。

    7. 古诗中的乡愁 1000作文

    淡淡的乡愁 在灯下静静的看着书,忽然好像听到谁在叫我的小名,隐约中还有我家大黄狗的“汪汪”声夹杂在其中。

    独自起身到阳台,推开窗子看,“咦”,没有人哪,可声音分明还在继续,我凝思细听,原来这声音来自我心底。 我知道,我想家了………. 一直是笑容满面的生活,任何的愁思都能轻易绕过或者化解掉的我唯独对思乡情愫排解不了。

    乡愁来的时候,连梦里都是家的影子,而我所做的就是对花儿垂泪或者用文字来宣泄和抚慰自己的心。 春天,看花儿遍野,看树叶变绿,看小草坚挺着绿叶招摇,我的思维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思绪绵绵,忽笑忽垂泪就是我的真实的外在反应。

    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家乡的亲人们……我是你们的牵挂,而你们更是我魂牵梦绕的牵挂啊。 家乡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从小到大很多人都说我浑身散发着一种灵气,我笑着说:“是家乡的好山好水孕育了我”。

    真的,家乡的山真的是美极了,小时候的我们最爱到山上玩了。此时家乡的山肯定早就绿了吧;遍野的五色野花儿一定星星点点红着脸艳艳的笑;东山上一定是望不到边的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儿了吧,无数蝴蝶儿和蜜蜂飞舞其中一定漂亮极了吧;西山上那满山遍野的桃树一定是粉色一片了吧,是不是很多人在里面穿梭哪;哦,那一排排无处不在的银杏树叶子不知道张开了没有,叶子快可以泡茶了吧;小吊桥下是不是还和我上次回去一样碧水潺潺中有无数小金鱼在跳跃着向我探头呢。

    写着乡愁,乡愁愈浓,泪水开始在文字上滴答,上次回家的情景恍如昨日一般清晰。 泪眼蒙蒙,我看到我,爱人,孩子就站在我家那朱红的大门前,我家的大黄狗对着我摇着尾巴,听见爸爸说:“大黄这狗可真是懂事,几年不见妮子竟然还认得”;我看到妈妈慌着开火准备给我做我最喜欢的水煎包,那味道是再高明的厨师绝对做不出来的;我看到我家小侄女青儿欢欢喜喜的叫着姑姑向我跑来;我看到院子里的石榴树发芽了,再等等一定是满树的红花,记得小时候最喜爱和妹妹折下石榴花儿戴在头上臭美了,还有石榴熟的时候啊我家院墙上老是伸着几个邻家孩子的小脑袋,妈妈总会笑着摘几个递过去,他们那馋嘴样真是好笑死了;我看到我家核桃树的穗那么长了,穗落了一定是米粒大的小核桃,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没有一个能等到核桃熟了再吃,等核桃真正熟的时候已经被我们吃的差不多了,呵呵,其实我们也够馋的;还有,院子里那棵大枣树也开小黄花了吧,枣花儿不大可是真香啊…… 嗯,我家大院子里最美丽的的就是春天了。

    轻迈步,走上我家那漂亮的三层小洋楼,站在房顶我开始四处眺望。 我看到王大妈在洗衣服,她的小孙女在旁边玩水;我看到杜爷爷在给他院子里的花浇水,旁边是他家的大黑狗在好笑的转悠;我看到李大爷戴着老花镜在他的院子里看报纸,旁边一杯茶水还飘着烟;我看到家门口大青石边是爸爸和邻居的大爷大妈在打牌,爱人在旁边站着看,孩子在边玩着,不过这些老人从来不玩赢钱,他们都是赢玉米籽儿,爸爸前面的玉米籽可是不少了,看爸爸乐哈哈的样子不用说他准又赢了;呀!对门刘奶奶家的姑娘来了,兜里提着很多香蕉,刘奶奶乐呵呵的和她闺女一起走进家了,刘奶奶不容易啊,刘爷爷走的早,奶奶守寡拉扯大五个闺女,奶奶年轻时候可没有少掉泪,现在五个闺女都孝顺极了,奶奶可算是享福了…… 嘟嘟,几声摩托声,一看,呀,哥哥骑着摩托带着嫂嫂下班了,赶紧下楼去迎好久没有见面的哥嫂,爱人和哥哥笑着进了家,嫂嫂拉着我笑眯眯的刚坐下就听得外面一声汽车的笛声响起。

    嫂嫂笑着说:“给姐和妹妹打过电话了,他们估计是一起来了”。起身和爱人赶紧又出门,一辆很精致的面包车停在门口,这些年姐姐他们日子好了,这不都买了车了。

    你看大人都还没有下车,淘气的的外甥就拉着他小姨妈的妹妹蹦下了车,姐姐和姐夫,妹妹和妹夫都笑着说:“这次回来可要多住几天啊”,我和爱人应着笑。 爸爸赶紧停下手中的牌局回家来了,儿子拉着姥姥的手过来坐下,那天真是难得的大团圆啊。

    吃着妈妈的水煎包,问着彼此的情况,再一起唠家常。恩,父母身体好,我们姊妹们几个工作还算顺利。

    妈妈指着一堆在旁边喜鹊般叫着还七上八跳的孩子对我们说:“看到了吗,你们小时候就那样”,我们几个哈哈笑,然后是整个院子都笑翻了。 …… 一眨眼,又是好久没有回家了,大家平时都是电话联系,爸爸说:“工作时候要操心,别马虎了。”

    妈妈说:“家里什么都好,你自己在外面要吃好饭啊。”哥哥说:“家里你就别操心了,有我呢!”嫂嫂说:“爸妈有我们呢,不过你有空就回来看看大家说说话儿啊。”

    姐姐在电话里笑着说我:“小妹,找个好婆家,好女婿把家忘了吧”;妹妹在电话里问:“姐,你什么时候再回来?”,老同学总是在电话里笑着说:“听的声音啊就知道你滋润着,说吧,还要不要我们这些姐妹们了?”…… 此时想着这些事情和这些话语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哦,乡愁的泪水怎么这般甜,我感到我的心笑了。 乡愁,我的乡愁,冬季走了来到了春季,身上的衣服越来越轻薄,可你却在我心中的份量可是越来越厚重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