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西部的散文唐诗

    1. 描写西部的古诗词四首

    银川沙湖贺兰山下湖水平塞外江南草木荣苇荡簇簇沙鱼鸟壮怀奇景自天成莫高窟峭壁悬崖看重檐百座洞窟赏尽禅河西古道多过客宝藏留与后人传玉门关一大漠孤烟何处寻长河落日无古人玉门关隘春不度满目萧条昔日魂玉门关二宛如黄河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黄沙掠去雄关貌只留古丘在面前雅丹地貌戈壁荒滩怪影重千奇百怪不言中思絮放飞尽领略雅丹地貌显神工汉长城遗址曾是倚城挥戈处眼前空留断壁残当年雄姿今安在至今犹忆战时酣鸣沙山月牙泉夕阳晚照鸣沙山落日余晖映眼帘月牙泉水清如镜驼队徐缓影连连秦陵兵马佣先拜始皇后看兵千军万马葬陵中屈指惊叹秦盛世临潼怀古一脉情华清池骊山高耸坠青云华清池边多丽人贵妃倩影今何在不见明皇在此巡法门寺法门舍利举世殊韶光普照景色独佛门圣地放异彩芸芸众生禅意浓古都西安古城新貌西安城风水宝地在关中大唐遗风今犹在古韵今朝一往情西安夜市华灯初上夜市忙店铺火爆叫声扬风味小吃土特产顿足忘返尽兴尝戈壁行满眼黄沙点点翠遥望远山片片金驱车一行百里处绿水环绕一山村。

    2. 我国西部的诗词、文章

    很多边塞诗都是,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等等。

    另外,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是。 李白,杜甫,薛涛等都是四川人,他们都写下不少关于当地的诗歌。

    可以找出很多。另外象也有很多诗人去西部做过官。

    可以查出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3. 描写西部的古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 五首描写西部风光的古诗,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 关于西部的散文描写西部的诗歌和散文

    描写西部景色的散文 1. 母亲的土地情结 作者:高宝军 母亲爱土地,如同爱她的儿女一样。

    母亲出生于贫寒家庭,没念过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她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忙碌,天天在奔波,时时在辛劳,从窑里忙到院子,从院子忙到山里,无限循环地将东山的日头背到西山,将地里的月亮带回家里。

    在她辛劳的大半生中,有过盼望,有过喜悦,也有过愁怅。她盼望,盼的是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家里的光景殷殷实实;望的是一家老的小的吃饱穿暖,儿子女子长大成人。

    她喜悦,喜的是东山的谷子穗子大,西山的麦子成色好;悦的是玉米盛满仓,荞麦倒满囤。她愁怅,愁的是天旱雨涝没收成,冰雹霜冻遭年馑;怅的是,她喂的年猪没有邻家的肥,饲养的耕畜不如人家的壮。

    她的喜怒哀乐总伴着忙碌,她的酸甜苦辣饱含着艰辛。 母亲八岁时,就上山割草、拾柴;十二岁时,就和大人一样到队里劳动挣工分。

    和父亲结婚后,父亲一直在村里当支书,成天忙村上的工作,家里的一切,几乎全靠她一个操持。当时我们兄妹几个还小,母亲白天参加队里的劳动,晚上给我们拾掇干粮,缝补衣裳。

    尽管母亲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家务,但一到地里就拼命地干活,每年队里评劳动模范,都少不了她。落实生产责任制后,父亲更忙了,家里的所有农活都由母亲一个人承担。

    她不识字,但心灵手巧,在农行里算得上一个好把式,提耧下籽行行精通,耕锄收打样样熟练,男人能干了的农活,她都能干;有些男人也干不好的活,她照样能干得很好。她耕出的地,虚通通、平展展,不留一块生地;她锄过的庄稼,横看有行,竖看有样,没有一根杂草;她收过的庄稼,不露茬、不撂穗,摆放得整整齐齐;她扬过的场,又干净、又利落,不带一点柴草和尘土。

    方圆十几里,无人不夸母亲会过日子。 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她理解有文化的人,支持父亲的工作。

    说实话,种庄稼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母亲种的地是队里最下等的地。落实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时,因为父亲是村上的领导,而当领导就要姿态高。

    他把好地分给了别人,留给自己的则是队上最差的地。在这种劣质地上种庄稼,要比其他地块上付出更多的劳动,流更多的汗水。

    对此,母亲毫无怨言,只是加倍努力地劳作,更加细致地管理,用自己的辛劳填补土地方面的不足。她细致地将种子播种在地里,等庄稼刚长出头时,母亲就像照料孩子一样精心,鸡叫起,半夜睡,整日给这些庄稼锄草追肥。

    她用丰收的果实支持着父亲的工作,同时也给村里人树立了榜样。 我们长大了,家里的生活也不困难了,但母亲忙忙碌碌劳作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

    每次回家,总见她佝偻着身子在地里忙碌着,脸上总是挂着擦不完的汗水。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便一阵阵酸楚。

    更让我感到酸楚的是母亲对我态度。每次见我回来,她总是停下手里的活,问我怎么回来的,吃了没有,在流露出喜悦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拘谨和距离。

    那不仅仅是一个母亲见到儿子的喜悦,其中还有普通百姓见到公家人时那种客气。这使我感到非常地不安,便粗手笨脚地去帮母亲干活,想减轻母亲的劳动负担,也想拉近我们的母子距离。

    但干不了一会儿,母亲总是以种种借口收了工,要我和她一同回家。我知道这是母亲心疼我,不想让我这个干部儿子吃苦受累。

    母亲在土地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土地的深厚的回报。她种的庄稼总是长的茂茂盛盛,每年的粮食总是比其他农户打得多。

    到了年底,她把口粮和第二年种子留足,其余的全部变卖成钱,足供我们一家人花销了。 看见母亲劳累的样子,我劝她:现在生活富裕了,为什么还受这份罪。

    您也年纪大了,该享享福了。母亲虽然应承着不干了,但我一走她依旧如此。

    去年夏季的一个早晨,我回到家里。母亲不在家,邻居说她又到地里去了。

    我带着满心不愉快到地里找她。那块地离我家约二公里路,等我爬上山时,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晨雾在山坳间飘绕,亮晶晶的露珠在庄稼叶和草叶上滚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母亲瘦弱的身影在麦田里时隐时现,那种和谐的画面令人心醉。

    那一刻,我突然懂得母亲眷恋土地的缘由了。 今年,母亲随我们搬到城里了。

    但她还是闲不住,看见我家院子里有一块空地,就开辟成为菜地,成天起来又是翻地打畦,又是浇水秧苗,忙的不亦乐乎。我不让她干,她说在院子里种点瓜菜,既净化了空气,又调剂了生活,而且还锻炼了她的身体,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

    再说,在土地上奔达了半辈子,离开土地就好像缺了什么,干点活儿心里痛快。 听了这些话,我想了很多很多。

    是啊,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活得痛快,这是每一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只是对痛快的理解不同罢了。有人以吃喝玩乐为痛快,有人以无所事事为痛快,还有人以巧取豪夺为痛快,而母亲却以不停地劳作为痛快。

    她始终对这块养育过她的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深情。她不怕劳累,只怕没活干。

    她不管自己对儿女们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希望自己老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不想吃闲饭。 也许,在那些所谓时尚的人们眼里,母亲这样的人太土,太保守,跟不上社会潮流。

    然而,我坚信,母亲用自己。

    6. 描写西部的古诗

    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 马致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7. 我国西部的诗词、文章

    很多边塞诗都是,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等等。

    另外,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是。

    李白,杜甫,薛涛等都是四川人,他们都写下不少关于当地的诗歌。可以找出很多。另外象也有很多诗人去西部做过官。可以查出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8. 描写西部的古诗有哪些

    1、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话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带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2、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话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作者简介: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

    3、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安 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4、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白话译文: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5、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白话译文: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扩展资料 《从军行》作品赏析: 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

    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 既然是“换新声”,应该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

    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

    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 “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

    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

    次句强调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

    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

    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