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日本人赏析唐诗

    1. 从文学的比较方面看唐诗在日本(高分求教

    从唐诗传播到日本开始,学习、欣赏唐诗就成为日本各个时代文人们的基本教养之一。

    即使到了近现代,日本仍然把唐诗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并为此花了很大的工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转为向西方学习,教育制度一如西方。

    不过,直到今天,在“国语”也就是日语教育里汉文汉诗的内容仍占有一定的分量。 日本 近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在他的代表作小说《草枕》里写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仅仅二十个字里真是别有乾坤。

    这乾坤的功德不是《不如归》和《金色夜叉》(德富芦花的《不如归》,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两者并称为新派悲剧代表作)的功德,而是因汽船、火车、权力、衣物、道德、礼义而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忘却一切蒙头大睡的功德。 夏目漱石提到的《不如归》和《金色夜叉》是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那首诗是王维的《竹里馆》。

    夏目漱石在小说里将王维的诗比作可以使人忘掉一切现实的良药,评价不可能更高了。夏目漱石从小受到很好的汉学教育,1889年他在他最早的汉文作品《木屑集》里这样写道: 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为文章,或极意雕琢,经旬而始成;或咄嗟冲口而发,自觉淡然有朴气。

    窃谓古作者岂难臻哉,遂有意以文立身。 夏目漱石在22岁时写出此等汉文,从中不难看出他扎实的汉学功底。

    夏目漱石在《木屑集》里作汉诗数首,其中一首七言绝句为:西方决眦望茫茫,几丈巨涛拍乱塘。水尽孤帆天际去,长风吹满太平洋。

    夏目漱石的这首绝句里的“决眦”“孤帆”“天际”等几个词说明他是在用杜甫的《望岳》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诗句。 1916年,也就是夏目漱石去世当年,夏目漱石作诗《题自画》:唐诗读罢倚栏杆,午院沉沉绿意寒。

    借问春风何处有,石前幽竹石间兰。看得出夏目漱石一直是把唐诗集放在身边经常咏诵,也一直写汉诗。

    夏目漱石在东京大学学的是英国语言文学,后来教授英语,还到英国留学过两年,按说夏目漱石的思想和知识结构应该是比较西化的。不过他在学习英语之前,曾经进著名的汉学私塾二松学舍学习汉学,这为他的汉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夏目漱石那个年代,不只是夏目漱石学习汉学。在新式学校开办之前,所有的学生只能在私塾学习汉学,在新式学校开办以后,也有很多学生在私塾学习汉学。

    从前面所举的夏目漱石的汉诗不难想见,夏目漱石在二松学舍学汉学时,《唐诗选》应该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他的诗作里才会有唐诗影响的痕迹。如果再考虑到夏目漱石是用自己根本不知读音的汉语来创作汉诗的话,就可以想见当时的日本人学作汉诗有多不容易,而能作出上面所举的汉诗又需要多么深厚的汉学素养。

    从战后到今天,在日本高中的国语课本里,汉文仍与现代文、日本古文同为重要内容,高中课本里的汉文当然包含汉诗,汉诗里最多的是唐诗,高中课本里出现的唐诗大都可以从《唐诗选》里找到。日本高中的国语课本里有唐诗的内容是因为日本的大学招生考试题里会出现唐诗考题。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国语即语文考试题里有一道汉文题,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五,汉文题就有可能是唐诗题。1992年日本大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国语考题的汉文部分就是白居易的诗。

    现在日本的高中国语教育经过多次改革,虽然汉语部分已经少了许多,一些大学的招生考试也不再出汉文问题,但是一流大学的考试还是保留了汉语试题。在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国语试题里,如果有唐诗试题的话,一般会先将唐诗列出,然后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大学考试模拟题中的汉语测试部分大概是怎样的。试题是从株式会社河合出版的《完美题集国语Ⅰ、Ⅱ》中摘选出来的。

    下面的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王维晚春一日在别墅里接待几个客人时的作品。阅读此诗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问1:第二句“图书共五车”是藏书丰富的意思。另外还有形容藏书丰富的成语,从以下的成语中选一个。

    ⑴温故知新 ⑵汗牛充栋 ⑶曲学阿世 ⑷金科玉条 ⑹多士济济 ⑹多岐亡羊 问2:诗的第二联(第三、四句)讲的是什么?从下面的⑴~⑹里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另外,第四句是说曾有一个风流倜傥的人以为如果有好看的竹子的话,即便是不认识的人家也可以进去观赏,这是指哪个典故? ⑴用烹葵来招待的是上等的客人。

    想看竹子就随便进去的是贫穷的人家。 ⑵不能用烹葵招待客人的贫穷人家里,来了想要看竹子的尊贵客人。

    ⑶请吃招待上等客人的食物,请客人欣赏在贫穷人家里看不到的漂亮竹子。 ⑷虽然在如此贫穷的家里不能用像样的饭菜招待宾客,但是有竹子可供欣赏。

    ⑸正用自己做的饭菜招待宾客时,客人却说要看竹子到不认识的贫家去了。 ⑹烹葵招待尊贵的客人,然后请客人欣赏相对贫穷人家过于奢侈的竹子。

    问3:下列⑴~⑻词汇里的“过”字与第六句“莺啼过落花”里的“过”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个和哪个?选出两个最恰当的词汇。 ⑴过客 ⑵过激 ⑶过失 ⑷过信 ⑸过分 ⑹过大 ⑺罪过 ⑻经过 问4:第四联(第七、八句。

    2. 关于日本的古诗

    1.《送僧归日本》

    朝代:唐代|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2.《送僧归日本》

    朝代:唐代|作者: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3.《杨主簿日本扇》

    朝代:宋代|作者:苏辙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

    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4.《赠日本歌人》

    朝代:近代|作者:鲁迅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5.《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

    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

    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3. 关于日本的古诗词

    关于日本的古诗词:送僧归日本(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送僧归日本(方干) 四极虽云共二仪,晦明前后即难知。西方尚在星辰下,东域已过寅卯时。

    大海浪中分国界,扶桑树底是天涯。满帆若有归风便,到岸犹须隔岁期。

    海上(顾炎武)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送僧归日本(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送褚山人归日本(贾岛)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刘长卿)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放后遇恩不沾(李白)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哭晁卿衡(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 仙人东方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36632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五月造我语,知非儓拟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赠日本僧智藏(刘禹锡)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4. 李白关于日本人的古诗(不是骂人的那首)

    唐代诗人李白关于日本人的古诗是:《哭晁卿衡》,原文如下: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扩展资料: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或十三载(754年)。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晁衡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天宝十二载(753年)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

    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天宝十四载(755年)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哭晁卿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诗。

    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真实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现了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全诗通过几个短促的镜头来寄托哀思,言辞颇多象征、隐喻,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参考资料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哭晁卿衡

    5. 日本人为什么极度推崇白居易的诗词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这么推崇白居易的原因生活知识的分享2018-03-20因为相对来说,白居易的诗跟这些人比起来,明显更浅白通俗呗。

    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不好,意境啊艺术性啊很多都是上品,但白居易的诗确实有这个特点,他早期的诗犯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毛病被友人批评过,打那以后他幡然悔悟力避此病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了。他写诗据说有个特点要作到老妪都解,就是说没文化的老婆婆都能理解看懂。

    说是他的许多诗写好之后都读给没文化的老婆婆听,如果听不懂再改。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了,他后来位高权重真的是否做到这一点也不确定,不过这个传说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跟他诗的特征确实相映衬验证。

    而日本人虽然用汉字许多人都精通汉学汉诗,但是这个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显然也是明显存在的,而白居易诗的特点显然使这种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最小化,最容易得到日本人的理解引起共鸣呗。唐宣宗李忱有诗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一句说的就是白居易诗的普及性或者说是特点,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的诗显然就不具备这种普及性和特点,即使在中国本土也是一样。而日本人泛义理解来说,就算胡儿,搁这里应景正对。

    苏东坡评唐人诗,有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之说,这里的白俗说的就是白居易,你说庸俗也好俗气也好通俗也罢,沾了一个俗字就好像有点降格吧。但是苏东坡还是比较推崇敬仰白居易的,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他曾经以前贤白居易自比,杭州白堤苏堤苏东坡自己也当荣耀。即使这样,他仍然说白居易的诗“俗”,可见白居易诗的这个特点有多么的明显。

    而正是这个特点,当通俗浅白理解吧,使得白居易的诗能更为汉学水平相对来说差有文化隔阂理解障碍的日本人理解认同,相比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能最大限度的为更多的日本人喜爱从而普及推广吧。

    日本人赏析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