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次韵

    1. 古诗中的次韵什么意思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见寄》诗: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2. 古诗中的“次韵”是什么意思

    1.古诗中的“次韵”的意思是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2.“次韵”的读音:cì yùn 词语概念: (1)基本解释: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2)引证解释: 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 步韵。

    世传次韵始于 白居易 、元稹 ,称“ 元和体”。 唐代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原注:“ 乐天 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 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载 王肃 入 魏 ,舍 江 南 故妻 谢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

    ’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基本含义: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 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 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如 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 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 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 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 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 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全唐诗》卷277) 据 傅璇琮先生《 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 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 元稹首创。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和诗,只作诗 酬和,不用被和诗 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 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 步韵,就是依次用 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例文演示: 《水龙吟》宋·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 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次韵梨花》宋·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次韵刘景文见寄》唐·苏轼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 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 缺唾壶。

    文章欣赏 习惯在初春赏梨花,因为那种带雨的湿漉与沁凉,那种惊心动魄清冷之美,让人觉得这世间还有浊气没有玷污冷艳,所以爱上梨花是一种习惯,也是在寻找心灵栖息的高地。 在忙完了高三长长的补课后,终于有一点闲暇来到那片开着梨花的山坡。

    虽然这片梨林还没有花开成海,而那种透明与纯净的感觉却依然如昔。山尖上仿佛还有银白的积雪,天空是一望无际的纯蓝,使山的轮廓那样清晰,那样刚硬。

    这时,正好听着黑鸭子净如天籁的歌声,真有说不出的感动。美而清的梨花有雪融化的声音,仿佛是一筝古曲幽幽的流过山坡,而我分明看见那初春小河上漂过一丝新绿,如此明丽又如此沉静! 这种感觉让我仿佛穿越 嵇康的竹林,来到 陶渊明的东篱菊花下,于 兰亭静观 王羲之的流觞曲水,踏进古风依然的青石小镇,一位清韵犹存的佳人翩然从身旁走过。

    我的心沉静下来,抚摩着身旁的梨树,感受它的沁凉。 行走在梨林间,梨花白色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我身上,使我忍不住把脸挨近五瓣的梨花,这清冷而净洁的梨花,纤尘不染,为何你要凋谢的如此匆忙?我不禁有点黯然感伤,天资灵秀,意气殊高的花呀,难道真甘心于把你极致之美零落成泥?又一阵山风吹过,一片片的梨花翩然落下,我用手轻轻接住了一瓣,看着静静躺在手心的梨花,晶莹恬然,没有伤春悼红的哀怨。

    我的心蓦然一惊,白赛玉雪的梨花,你是想告诉我,你根本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吧?因为你素白的本色,清凉的逸意早已留存人世的意念里,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何须与桃红柳绿相。

    3. 次韵的解释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如黄鲁直《次的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4. (次韵嘉父喜雪)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六出先春兆物华,故撩高韵发车斜。

    散榆天上齐飞筴,布玉畦中尽吐芽。

    梁苑俊游风不极,剡溪清泛月无涯。

    雄豪乐事幽人咏,都属江南太守家。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5. 次韵相酬的意思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如黄鲁直《次的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20.用典,“故人昔有凌云赋”一句,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或者“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语出《论语•阳货》。

    对比,首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 21.(1)怀才不遇。

    从首联虽然才华横溢,有凌云之气,但如此才士,为何沉沦下僚呢?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更能表现愤懑之情。(2)贫贱自守,不慕名利。

    “头白眼花”本应是儿孙绕膝、安度余年的时候,此时却还要奔走仕途。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

    “儿婚女嫁”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向子平的典故,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不慕荣利的品格。 【解析】 20.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

    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

    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

    明确了以上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对号入座即可。解答该题,通过分析可知,首联“凌云赋”是运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同时“凌云”与“陆沉”又形成对比;尾联中的“割鸡”也是典故的运用,回答时将这些手法答出,并简单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整首诗来考虑,从首联可以看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愤懑;颔联“儿婚女嫁望还山”写出的是友人的不慕名利的思想品质。分析时结合诗句作答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苏澈的古诗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作者:苏辙 年代:宋代

    矫矫公孙才不贫,白驹冲雪喜新春。忽过银阙迷归路,误认瑶台寻故人。访我不嫌泥正滑,留君深愧酒非醇。归时九陌铺寒月,清绝空教仆御颦。

    次韵毛君见督和诗

    作者:苏辙 年代:宋代

    新诗落纸一城传,顾我疏芜岂足编。他日杜陵诗集里,韦迢略见两三篇。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

    作者:苏辙 年代:宋代

    春风欲尽无寻处,尽向南园芍药中。过尽此花真尽也,此生应与此花同。春来便有南园约,过尽春风约尚赊。绿叶成阴花结子,便须携客到君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