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意象研究

    1. 对唐诗宋词中几种常见意象的探析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内涵,负载着特定的情感,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可不知。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梅花——傲霜斗雪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 松——刚直坚毅

    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 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 杜鹃鸟——凄楚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2. 研究性学习:唐诗宋词中关于月的意象的研究

    诗宋词中的“月”的意象研究调查报告 选题意义:通过本次的调查,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

    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

    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

    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

    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

    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张若虚。

    3.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e68a84e799bee5baa631333365636630两者共同生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可以说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意象、一个情境,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也就随之给唤引出来了”。

    在作品中,意象是内容依托的主体,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读透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等自然现象就常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意象呢?下面是来自百度百科的一段文字:“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客观世界的具体形象,但又不是一般的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再现,是以往感性或知觉经验在意识中的再造或回忆。”总的来说,意象是物象的一种,它不是普遍的、客观的形象,而是浸透了诗人的思想情感、生命体验、认识阅历的特殊物象,几乎每一首诗词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意象,意象对于诗词就像细胞对于人一样。

    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我们会发现,随便一首诗词都有属于自己独特但又大众的意象,为什么说是独特但又大众呢,因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可以大致的分为几种,这个稍后再做解释。我的认为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有它不同的意思,就算它们都表达出思乡的感情,但是再不同的诗歌中你会读出属于它本身自己的意义。

    那么现在就来看一看,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意象:(仅列举几样)1、树木类:柳树、松柏、梧桐、竹。它们在平常人眼里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在诗、词人的眼中它们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品格和它们自己的意义;比如:柳树这个词就表达出了: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而我们更为熟悉的便是松柏,在很多诗词人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松柏这一意象,甚至到后来的现代散文家的作品中也有这个词语,而它的意思似乎就从古代一直遗传下来,并没有多少的改变;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2、花草类:花又可以大致分为,花开、花落两类,我们常见的关于花草的意象有以下这几类;桃花、牡丹、兰花、菊花、红豆。

    而草更多的寓意了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在这一类里面,我最喜欢的意象便是红豆,不知当初王维是怎样将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却给人很美好的感觉。

    在此不得不再写下一遍他的诗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在这一类里面,我认为最常用的就是菊花,它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动物类:猿猴、鸿鸽、鱼。鹰、狗、乌鸦、寒蝉、瘦马等,在这些意象中我们最熟悉或许就是瘦马了吧,因为我们很早就学过马致远先生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而在这些意象当中,寒蝉使我不得不多留点笔墨,写下我对于它的理解,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蝉要花很多年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努力后的寒蝉更是多了几分凄冷,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以上三类意象只是我国古代诗词意象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从这。

    4. 唐诗宋词中有关“月”的意象的研究

    【月在唐诗中的意象】一、月的边塞意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四、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古代涉及月亮的诗歌】如: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⒑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⒒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⒓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⒖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⒚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⑵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⑶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⑷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⑸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⑹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⑺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⑻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⑼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 《别裴九弟》) 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⑿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 ⒀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 《秋夜泛舟》) 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 《月夜》) ⒂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 《山石》) ⒃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忆扬州》) ⒅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 《寓意》) ⒆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菩萨蛮》) ⒇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 《。

    5. 跪求解释一下宋词的大小意象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e7。

    6. 古诗意象大全 古代诗词意象有哪些 中国古典诗

    诗歌的题材与意象、情感之间的关系可大致整理如下:1.送别诗主要意象:文题(送、赠、别),柳、酒、歌、长亭短亭、灞桥、南浦情感要点:离情别绪、深情厚谊、激励劝勉2.爱情诗主要意象:鸿雁、双燕、鸳鸯、青鸟、红豆、桃花情感要点:款款深情、绵绵思念、离愁别恨3.边塞诗主要意象:边关、玉门、羌笛、胡马、黄河、桑干、并州、阴山、长城、黄沙情感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判4.山水田园诗主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春草秋叶、农家小景情感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向往、厌恶污浊、隐逸情怀5.行旅诗主要意象:驿站古道、舟马征铎、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孤馆月色情感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思乡思亲、孤独寂寞、归期遥遥6.咏物诗主要意象:松、竹、梅、兰、菊、蝉、蜂、鹤、雁情感要点:清高孤傲、无畏无求、无人理解、壮志难酬7.咏史诗主要意象:古迹、古人情感要点:借古讽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难酬。

    7. 写一篇 唐诗宋词中的 研究报告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

    不管你是科学家,文人,抑或农工商贸之流,甚至日理万机的政客,奔波谋生之余,觥筹交错之时,云淡风轻之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心摇魄动,均可以吟出一两句对景的唐诗宋词来。在下虽然愚钝,每遇尘世繁剧、心烦气躁之事,夜来辗转反侧,只要翻开枕边古人诗词一册,读它几首,亦可气娴心定,陶然入梦矣!

    俺要《在心灵里建立起一座唐诗公园》,良有已也。

    但是,究竟是什麽东西令唐诗宋词有这麽大的勾魂摄魄的力量呢?

    是人性!是唐诗宋词反映的人性对自由的天然的渴望,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们厌倦了俗世尔虞我诈,对回归自然的憧憬。

    宋朝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呵呵,这个“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真是一语中的,人们谁不喜欢自由,谁喜欢那个禁锢人身和思想自由的“尘嚣缰锁”?

    郭熙在这里虽是论画,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本属一体,用之于整个文学艺术,也是非常恰当的。因此书写性灵,讴歌人类对自由、自然、平等、仁爱的渴望,就是文学艺术,也是唐诗宋词之属永不退色的主题。

    不信?你翻开唐诗宋词看看,尤其是词,大概三分之二是抒写性灵的。而且也只有那些描写人性的向往,抒发对自由的渴望的才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李白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打动过千古多少凡夫俗子、仁人志士的心啊!

    郭熙的“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之说,真真是所言不虚啊。

    就说说李白吧,后人叫他是自由主义诗人,也有说他是浪漫主义的。什麽浪漫主义?不让他想入非非,关他在监狱了,还浪漫得起来麽?所谓浪漫主义,不过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饰词而已。他的那些追求个性解放,讴歌清风明月的浪漫主义诗歌,大家耳熟能详了,咱且不一一举例,咱就举这首著名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呵呵,俺要说这首诗是歌颂自由的,你相信麽?是呀,这里没有提到一个“自由”的字眼,怎麽是歌颂“自由”呢?你知道不?这是李白怀着爱国之心,要与安禄山斗一斗的,谁知错投永王李粼,事后被定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乘船直下江陵,那种重获自由的心情,还用提吗?因此“白帝彩云”、“猿声不住”、“千里一日”、“轻舟已过”云云,无非表达诗人重获自由之心情、意象耳!

    看似写景叙事的,实则“自由隐在意象”里。人们在欣赏它的明丽、轻快的意境的同时,不自觉地感受到自由的可爱。这就是我们喜欢这首诗的根本原因,连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呵呵。

    俺说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大家有点不信了!其实政治家也是人,是人,就喜欢自由、自然,喜欢美,除了在政坛上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外,回到家中,回到个人的天地,那人性的另外一面就掩盖不住了。

    小时候俺读唐诗宋词,就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诗人词家,同时又是政治家、理学家,他在自己诗词里表现出来的东西,和他的演说呀,论文呀,就是面对政治的那一面,竟是那样的截然不同。

    比如欧阳修吧,看他的论文,那真是道貌岸然,守着那个“理”纹丝不动。这个呢,俺就不用举例,唐宋八大家文选里多的是,不信的可去翻开看一看。可是呢,当你翻开他的六一词,我的个乖乖,那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喝酒啊,倘佯山水啊,呼朋邀友啊,甚至游戏歌伎啊,无一不是行家

    8. 求【诗词中的典型意象的探究】的结尾

    【诗词中的典型意象的探究】是本书么?我不太清楚那个上边怎么说的,我就按我手里资料的说了哈,这资料也是自己人整理的,我不是很专业啊。

    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或隐逸之情。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的品格的追求。月--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或感慨人生短暂,抒发兴亡之叹。

    如:“碛(qi)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另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李白《把酒问月》)此外,某些诗歌里,月亮可以用来渲染气氛,或作为人格化的象征出现。如:“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hu)斯山人宿置酒》) 圆月有期盼团圆,寄托思念和祝福之意。莲--因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莲的句子,借以表达爱情。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用冰清玉洁的梅花来比喻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我这还有些别的意象,要的话可以留言给我。

    唐诗宋词意象研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