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逸水袖舞完整版

    1. 求《观秦腔后感》 急

    几个月前在网上看过一段齐爱云的《打神告庙》,因为是在刚看完越剧黑白电影《情探》之后看的,所以对比之下生出了些许看法,当时想写出来,但心有余力不足,只好作罢。

    昨日看了秦墨网友相同主题的帖子和一些跟贴后,自己又想想,所以尝试再次提笔,一吐为快。因为我本人对戏曲知之不多,见识少了看法就难免肤浅过激,所以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我原以为越剧只合演绎些风花雪月鸳鸯蝴蝶之类的轻量级浪漫故事,但《情探》这部老电影改变了我对越剧的偏见,傅全香的表演阴柔中不乏力道,刚毅处显女儿柔肠,自然而又精彩。尤其是海王庙里的控诉,直让人觉得她就是我,我就是敫桂英,她的控诉愤恨就是我的控诉和愤恨,看完只觉心空力竭,似乎不是她在演而是我在演。

    受越剧《情探》感动之后,我想象着秦腔的声腔特点应该更适合表现敫桂英的情感,所以从网上搜到了齐爱云的《打神告庙》(地址:/programs/view/v33V06D7k_o/)。好像是个大型演出中的一幕。

    凭心来说,齐爱云演得不错,尤其是后来牙关带恨水袖狂飞,很好地表现了敫桂英对王魁忘恩负义的愤恨和对海神无动于衷的怒怨。因此说,齐爱云这场演出即使功劳不很高吧,苦劳也是有几大箩筐的。

    这段将近二十分钟,又唱又舞高潮迭起的戏,即便是壮年男子来演,恐怕也觉力竭,何况一个纤弱女郎。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生出了许多不满。

    另外看完还有个感觉,就是傅全香应该来唱秦腔,而齐爱云应该去唱越剧中的越剧中的越剧。之所以在越剧中套了这么多层,是因为大部分越剧发声也是实在而生活化,底气十足的,而不象如今的秦腔旦角这么轻柔婉约如云似雾。

    敫桂英一出场,裙袂飘飘,步履盈盈,翩然而至,犹如仙子;然后四句念白,燕语莺声,柔肠百转,轻轻脉脉,很有些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味道;然后又一小段轻盈优雅,欲说还休,欲舒不展,略显没踩对点又没搭上调的水袖舞,给我感觉象是天人淡淡愁绪萦怀,对着朦胧风月娓诉点点伤情,我甚至怀疑自己看的不是秦腔。按说敫桂英本就修养好,素质优,后又成了烟花柳巷中的时尚人物,所以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言谈时如娇莺轻啼是合乎人物身份性格的。

    但在我这个比较粗俗的人看来,被王魁休了跑到海神庙告状的敫桂英多少是激愤满腔多于柔情万种的,形象多少有那么点不纤美脱俗的。而且告状本身就不是件美好舒畅优雅的事情,太美了就会显得太假。

    真正的美是不着斧痕自然而然赏心悦目的,拿腔捏调装腔作势出来的美只让人觉得别扭难受。而且我还有个毛病,看演出不投入时就会替演员提心吊胆,而且是很提心吊胆,总担心他/她下一个音会跑掉破掉或者下一个动作会忘了错了。

    敫桂英出场时安排得这么美轮美奂大约是想先声夺人或先舞引人的,但是满怀期待、本欲同演员一起酣畅淋漓一把的我却被她的朦胧美拒到了河对岸,成了冷眼观瞧者,还举着一把吹毛求疵的放大镜。俗话说善始善终,套在我看这场戏这件事上就是始不善终不善。

    开始我觉得演员没有进入人物的情感状态,演得很浮,有了比较深的成见。后来虽然逐渐热了场,渐入了点佳境,唱腔开始沉了下去,显露出了愤怒之下的忘我情态,水袖也舞出怨气扑面怒涛排空的感觉,但因为我成见在胸,瞪圆双眼挑毛病,所谓仁者见仁美者见美,以我这样的小人心肠,看见的当然就是不痛快和不足多于美了。

    整个演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发声。先是声音虚浮在胸部以上,喉咙好像比较紧张,听似轻柔优美,实则做作,害得我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心总是挂在胸中间,不能放回到肚子里去,很是不爽。

    后来随着情绪的深入,开始运用胸腹的力量,声音也开始饱满了,虽然还在为形象美而故意压着,但相比开场还是要真实动人得多。不过有时气息很不足,声音显得过白,而且因为压着嗓子没有完全放开,似乎还总找不准位置。

    起初不在状态,后来进入状态后又显得气力不足,偶尔换气时会连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绪也给换掉,所以,割裂感比较重,有些磕磕绊绊。其次是水袖,除了开场的水袖舞得太文太柔外,感觉齐爱云身段特别柔美,水袖功很是了得,尤其后来舞得还很是酣畅。

    但同演唱一样,常有衔接不好,相互脱节的感觉。我一直没搞清楚她的重点到底是在舞还是在唱。

    在我这个戏盲看来,无论是舞还是唱,应该都能够较好地表现人物。如果舞蹈不够完整而以演唱为补充,或者演唱不足以表达而辅以舞蹈,可能都会将人物表现的比较完整丰满。

    可是齐爱云的这段戏似乎舞和唱的分量相当,不分主次。当然如果能够两相兼顾,鱼与熊掌都得,那是最好,可是这样做除了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得有好体力。

    但是看齐爱云那窈窕身形和纤纤步态,显然不是体力很好的样子。也许我看的这出表演不是齐爱云的正常状态,可能我是以偏概全了。

    她那天可能情绪不好,所以没能充分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之中,也可能身体状况不佳,没能以最饱满的精气神来演绎。她过于细腻“飘柔”的表演可能也只是为了贴合音乐,也可能是我对人物的理解有问题才觉得这样安排不合情理。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秦腔戏迷,我祝愿齐爱云的体质越。

    2. 古典舞水袖培训怎么收费啊,急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

    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3. 请大家帮帮我把

    残月也美丽(摘抄) 残月愁—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这便是黛玉的命了, 香魂一屡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气绝之时,正是宝玉娶宝钗的那个时辰。当隐隐约约音乐伴随着黛玉的魂魄逝去的时候,大观园惟有竹捎风动、凄清的残月默默相送,这份凄凉和冷淡,真个应了当初黛玉与湘云在中秋夜里所吟的对子了。

    黛玉注定一生与泪相伴,葬花的那份悲伤,寄人于篱下的那份苦楚,无不是这女子惨痛的经历,她的生命如就残月一般,永远是残缺不全的。黛玉是极聪慧的,但是这份聪慧却让她更加敏感,对贾府的人,事以及一切……敏感使她日益消瘦,更加哀愁。

    她愁贾母对她的想法儿,她愁宝钗与宝玉之间的点点,甚至连花落,都让她忧愁落泪。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黛玉啊,要是早知要流尽一生之泪,愁苦一生,你,还会进贾府吗?黛玉如残月的一生是悲凉的,却又是凄美的。

    残月的光并不明艳照人,但却清冷,却安静。黛玉天生便是内敛的,便是如着残月的,虽然不完整,但却始终有着动人心魄的凄凉。

    黛玉,你知道吗,残月,也很美丽。残月哀—王昭君身袭一身红衣,青玉簪,翡翠饰,莲步移,水袖舞,华盖下的你,美艳动人。

    千里万里来到荒无人烟的大漠,手中的琵琶是你对家乡唯一的寄托。一声雁鸣,一阵马蹄,一抹夕阳。

    你的容颜,顿时消散在这荒茫的大漠上,不见…..茫茫的大漠,真的是你感情的寄托吗,当大汗的宠妃,真是你心中所向吗?与成群的牛马为伴,又是你的理想吗。史书里的你,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为汉室江山远嫁大漠,你,那么美丽。你的笑容倾倒了山河,倾倒了匈奴,让和平来到。

    多么深明大义的女子!红嫁衣下的你,格外明艳,可又有谁看见金凤冠下你那张忧愁的面。一轮残月当空,清冷的月光下,荒茫的大漠上,你依旧用那把琵琶,弹奏着和平的旋律。

    昭君,你本应是圆月,那么美丽的你,那么聪慧的你,那么善良的你。可现在,你是残月,你用你生命的残缺,换回了大漠与中原的和平。

    像残月,为了日后更长久的光明,让自己残缺。你扛起了原本不用一个弱女子担负的责任,你扛起了原本不用经历的生离死别,你在青海湖流下的泪,奏响了一支和平的琵琶哀曲。

    昭君,你是残月,残月亦是你。残月怨—西子 长久以来,试问有谁会忘了,那个若邪溪边浣纱的女子? 诗人笔下的你,美轮美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摸总相宜。

    又有几个人知道,美丽的外表下,是你哀怨的心。你是否还记得若邪溪边的浣纱女子?你是否还记得一道诏书就将你和他永远分隔?你是否还记得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你,一身流苏,漫步庭院?庭院的花朵不敢与你争艳,清凉的流水不敢与你较温柔。

    这就是你,比花明艳,比水柔美的你。可是,谁又知道,就是这美丽,注定你哀怨一生。

    你的美貌为越人赢得了胜利,你却成了吴国人眼里的红颜祸水。这些,你不在乎,通通都不在乎。

    可是,战争结束,你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万念俱灰,一切烟消云散。

    你怨,为和你有这绝世之貌却不让你与爱人厮守一晚…… 西施,你是残月。你是最凄凉的残月,永远残缺,永远缺少一部分。

    美丽,不是你的错误,这是上天开的玩笑,你要的平淡,他从未能实现。请你,静静的将自己留在西湖吧! 她们是残月,残月亦是她们。

    她们很美丽,残月也美丽。残月也美丽 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完美,希望周边的事物天衣无缝,可有谁能缓一下脚步去关注那残缺的美呢? 自古就有“花好月圆”之说,这寄托的是人们对相聚、团圆的无限向往。

    圆月的美丽是公认的,皎洁的月光总能叫人陶醉其中,寓意团圆和幸福的圆月更加受到世人的喜爱。然而,一年当中,真正的月圆之夜是难得的。

    绝大多数的夜晚,只有那一弯残月静静地挂在天边,默默陪伴它的只有天空与星星。 我并不否认圆月的美丽,但我更偏爱残缺的月亮。

    圆月的美丽、完美是残月无法相比的。但圆月太过于完美,每当我抬头仰望时往往只有一时的悦感,不一会儿就失去了欣赏兴致。

    而面对残月就不同了。残月是自信的,尽管其美丽很难被人所察觉,但她依然不改初衷,为了理想执着追求;残月也是多变的,她总是给人带来许多新鲜的感受。

    沐浴在那柔柔的银光下,我的内心总会萌生出颇多的冲动,如同一个婴儿,看到嫩叶上的露珠,天空中绚丽的烟花,其实心中早已充满着惊喜,但是除了“咿咿呀呀”之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不妨选择一个宁静无风的夜晚,捧一杯热茶站在窗边,一切静谧安适,抬头望去,那弯残月高高地挂在空中,三三两两的小星星围在四周,好似一位慈祥的奶奶正被孙子们缠着讲故事。

    这时,一股温馨暖意就会不知不觉从捧茶的指尖直达心底。倘若没有星星也不要紧,只要静静地凝望,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残月的周围隐约裹着一圈灰色的光环。

    细细想来,这光环一定是天空对残月的细心体贴与呵护。这样一来,天空中原本单调的白、灰、黑三色,便水乳交融,俨然一卷精美和谐的山水画。

    残月又何尝不向往着圆月的美丽呢?她总渴望能有一天变成万众瞩目的满月,达到作为月亮的最高境界。于是,残月默默地努力,毫不张。

    唐诗逸水袖舞完整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