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基本知识

    1. 唐诗宋词的知识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2. 唐诗宋词的一些基础知识

    杜甫——诗圣

    李贺——诗鬼

    郊寒岛瘦:孟郊 贾岛

    元轻白俗:元缜 白居易

    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来甫

    小李杜:晚唐 李商隐杜牧

    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初唐四杰:王勃 骆宾王源 杨炯 卢照邻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唐)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宋)

    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百:苏轼 辛弃疾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度(她晚年的作品严格上属于豪放派) 柳永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七绝和七律实际上就是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七言诗代表一句诗(2句诗是问做一联)由7个字组成,同样也有五言诗。

    一首绝句由2联组成。

    一首律诗由4联组成,分别答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 诗经、元曲、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幽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楚楚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阳春曲(题情) -- 白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 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悲陈陶》--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宋词介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

    4. 唐诗宋词的一些基础知识

    杜甫——诗圣李贺——诗鬼郊寒岛瘦:孟郊 贾岛元轻白俗:元缜 白居易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甫小李杜:晚唐 李商隐杜牧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初唐四杰: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唐)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宋)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她晚年的作品严格上属于豪放派) 柳永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七绝和七律实际上就是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七言诗代表一句诗(2句诗是做一联)由7个字组成,同样也有五言诗。

    一首绝句由2联组成。一首律诗由4联组成,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5. 【关于宋词元曲的小知识】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6. 谁能介绍些宋词的基本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 表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 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 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 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 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一、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 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 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 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

    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 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 古体诗了。

    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 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

    当 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 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 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 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 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 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宋词唱法 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 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 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 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 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 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 “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 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虽 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 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我们看到宋代 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 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例如为唐宋词人所常用的词 调《菩萨蛮》,系唐代时据从东南亚传入的乐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 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本词调全首八句,句句押韵。

    上片前两句七言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上声“纸” 韵;后两句五言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麻”韵。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两句 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的去声“遇”和“御”韵;后两句押平韵,本词押平声 中“微”韵。

    通常近体诗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 一个韵,首句也有押韵的。两者比较,词调显然别呈错综参差之美。

    本词上片 写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与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人物的动作与内心, 通过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麻”“微”平韵和“上”“去”仄韵的交替 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

    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 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

    诗词中 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 特别短促。

    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 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 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这是我们 诵读宋词时所值提注意的。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 错迭出。

    例如蔡伸《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开头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 又有摇曳的余韵。再看辛弃疾的《唐河传》: 春水,千里。

    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 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些儿雨,折花去。

    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那边,柳棉,被风吹上天。 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韵的、仄韵中上、去声 的,错综递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无边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 的天真娇憨,全词在写作上对前举魏夫人《菩萨蛮》似有所借鉴,而。

    7. 关于“宋词"的知识 50字左右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祯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见《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这几乎已成为宋词研究中的通论。

    8. “宋词”的常识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歌曲、长短句。

    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全宋词》收词将近两万首,许多词已经与音乐无关,而成了诗的别体,人称“诗余”。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以内)、慢曲(91字以上)的区分。

    词有词牌, 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菩萨蛮》、《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天仙子》、《玉楼春》、《渔家傲》、《临江仙》、《贺新郎》、《齐天乐》、《芳心苦》、《永遇乐》、《桂枝香》、《卜算子》、《水龙吟》、《声声慢》、《虞美人》、《鹧鸪天》、《钗头凤》、《踏莎行》、《望海潮》等。

    每个词谱都规定了词的字数、韵数、平仄以及它的格式,依照词谱所规定的格式写词叫“填词”或“倚声” 。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

    词调中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填词讲究声韵,要按词牌押韵。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

    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

    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qi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明张?:“少游(秦观)多婉约,子瞻(苏轼)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明徐师曾中:“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 (见《文体明辨序说》) 清王士?:“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的号)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的字)称首”。(见《花草蒙拾》) 北宋著名词人有: 北宋前期词人:晏殊、晏几道、范仲淹、欧阳修、张先、柳永(市井词人) 天才词人:苏轼 苏门词人:秦观、贺铸、黄庭坚 格律词人:周邦彦 旷世才女:李清照 南渡词人:朱敦儒、陈与义、张元干 南宋著名词人有: 辛弃疾,别立一宗“稼轩体” 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辛派后劲: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 姜夔,词风“清空骚雅” 史达祖、吴文英 姜派后继: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